-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龙源期刊网
回望与前瞻:中国科幻电影七十年
作者:黄鸣奋
来源:《艺术广角》2019年第05期
科幻电影诞生于19世纪末,在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推动下迅速成为世界性现象。与此相
应,对于科幻电影的发展,可以从国内外环境变迁及自身发展等角度予以回顾与总结。与其他
类型片相比,科幻电影的主要价值不仅在于确立科技作为参考系的地位,而且在于解放观众关
于科技的想象力,并引导他们对科技本身加以反思。在我国,科幻电影固然是技术意义上的舶
来品,同时是本土生活的映射,甚至是综合国力的象征。我国科幻电影既激励公众关注科技进
步的巨大影响,也促使他们全面省思科技本身作为双刃剑的作用,使之能够造福人类,而非相
反。它伴随我国科技现代化走过了值得铭记的历程,也必然随着我国科技的腾飞、社会的发展
创造新的辉煌。
一、直面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浪潮
据张衍考订,我国最早的科幻电影是新华影业公司1938年拍摄的《六十年后上海滩》。
它讲述两个假死的人梦游未来的上海,见到会飞的汽车、自由变化家具的房间,以及可以调控
天气的城市等未来科技。但片中的科幻元素只被作为逗乐的工具而已。[1]本片的构思显然受
美国《五十年后之世界》(JustImagine,1930)影响。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拍过《化身人猿》
(1939)等作品,但数量很少。由于二战爆发,我国科幻电影的正常发展进程被打断,直到战
后才得以恢复。新中国的成立、发展为科幻电影的繁荣创造了契机。我们可以将其历史大致划
分为三个时期。
(一)尝试期(1949—1977年)
从国际政治环境看,冷战(1947—1991)无形中建构了文化壁垒,阻碍了不同阵营的文化
交流。社会主义国家的科幻电影总体上不那么发达,苏联作为“老大哥”也只拍摄过寥寥几部科
幻片,没有在我国产生多少实际影响。成立于1946年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作为红色中国的第
一个电影制片基地,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拍摄了第一部科教片《预防鼠疫》(1948)、第一部
故事片《桥》(1949)。195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设立科教片组。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53年
成立于上海,后更名为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1955)。它们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摇篮。
从市场环境看,我国在解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所实行的是计划经济,电影体制是事业
型。在已知的范围内,大陆在20世纪50年代拍摄的科幻电影只有一部,即北京电影制片厂出
品的《十三陵水库畅想曲》(1958)。它改编自田汉同名话剧,由金山执导。与民国时期新华
影业公司拍摄的《六十年内上海滩》相比,突出了劳动者的情怀,洋溢着乐观主义情调。本片
描写政府组织修水利,军民热情高涨。虽然有人(昆虫学家冯宇、青年作家胡锦堂)对进度表
示怀疑,西方记者攻击这是“集中营”式劳动,但水库终于如期修好。20年后,这儿成为共产主
义公社,实现气候控制,到处欢声笑语。人们接待故友重访,通过远程视频[2]欢送科学家前
龙源期刊网
往火星。这部影片塑造了负责修建十三陵水库的民工和解放军的群像,以某代表团主要成员相
隔20年的两次访问作为叙事对照,不仅肯定了上述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益,而且描绘了剧中
人的成长,展示了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差别的社会理想。十三陵水库是1958年毛
泽东主席提议修建的,确实是惠民工程。至于对1978年情况的想象,从今天看来颇为超前,
像载人火星飞船、社员每人每天分配到一只大肥猪就是如此。20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拍摄出
多少科幻片。已知的仅有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小太阳》(1963),描写在太空轨道上建
立反射镜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二)增长期(1978—2014年)
十一屆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祖国大地迎来科学的春天,科幻电影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
阶段,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机遇,也出现过较大的波动。若加细分的话,这一时期包括三个
阶段。
其兴也勃:1.1978—1992年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新时期中国科幻电影春天的到来是以上海电影制片厂《珊瑚岛上
的死光》(1980)为标志的。它着重呈现了海外华人科学家的报国情怀。由于缺乏相应技术,
其中的特效镜头只好土法上马。譬如,拍摄黄土倒入盛满清水的玻璃缸后散开的镜头,翻转画
面,就成了电影结尾的核爆炸的“蘑菇云”。其后,西安电影制片厂出品了《错位》(198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