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1/6/16*2021/6/16*我国登革热流行区分布特点90年代前:主要是海南、广东90年代后:主要是广东云南:本地病例仍占主体,主要分布于边境地区的西双版纳州、德宏州,但缅甸和老挝输入病例比例逐年升高福建:以输入性及输入引发本地感染病例为主广西、浙江、香港、澳门、台湾流行高峰:8-11月(部分地区全年均有病例报道)2016年8月:613例2021/6/16*2021/6/16*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灵长类动物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储存宿主:灵长类动物白纹伊蚊埃及伊蚊2021/6/16*病毒血症期,具传染性发病前1天~发病第5天病毒在蚊体内大量增殖8~14天后即具传染性潜伏期:感染后3~15天通常5~8天开始发病健康人传播方式:人-蚊-人传播(人传人型)带毒蚊叮咬带毒蚊终生带毒叮咬健康人2021/6/16*三、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2021/6/16*发病机制带毒伊蚊叮咬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系统增殖血流播散隐性感染发病(一次病毒血症)单核巨噬细胞内增殖的病毒再次释放双峰热(二次病毒血症)2021/6/16*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3-15天,大多5-8天临床类型:隐性感染普通登革热重症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2021/6/16*血小板病程天数体温可能的临床问题重要检查指标变化血清学和病毒学变化登革病程急性发热期极期恢复期病毒血症血细胞压积脱水体液重吸收静脉补液过量出血休克器官损伤2021/6/16*急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呈双峰或马鞍热型。登革热三痛: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病程第3~7天出现,多有痒感临床表现2021/6/16*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密集分布的针尖大红斑或出血点,部分融合成片,但疹间皮肤正常,即可见“皮岛”。分布于四肢、颜面、颈部、前胸以及躯干多伴有瘙痒。登革热特征性皮疹“皮岛”登革热患者的皮疹2021/6/16*2021/6/16*急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呈双峰或马鞍热型。登革热三痛: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病程第3~7天出现,多有痒感临床表现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束臂试验阳性。2021/6/16*登革热皮肤瘀斑登革出血热患者瘀斑2021/6/16*束臂试验束臂试验又称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通过给手臂局部加压,使静脉血流受阻,致毛细血管负荷增加,检查一定范围内皮肤出现出血点数目估计血管壁的通透性和脆性。正常参考值:5厘米直径、8分钟时间内新出血点成年男性5个儿童和成年女性10个注意:本试验干扰因素多,在某些正常儿童和成年人中也可阳性,临床价值有限2021/6/16*急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部分病例发热3-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3天后再度上升,呈双峰或马鞍热型。登革热三痛:头痛、眼球后痛、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病程第3~7天出现,多有痒感临床表现出血:可出现不同程度皮下出血、注射部位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衄等;束臂试验阳性。乏力;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浅表淋巴结肿大2021/6/16*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同登革热发热数天后病情突然加重,快速进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退热或许就是重症的开始!)死亡率较普通登革热大幅增高重症登革热2021/6/16*重症登革热发病机制:未完全清楚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antibody-dependentenhancement,ADE)增强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免疫细胞过度释放促炎细胞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损伤靶细胞2021/6/16*2021/6/16*登革热病例临床分型(按照发病严重程度)登革热±重症先兆重症登革无有重症先兆1.严重血浆渗漏2.严重出血3.严重器官损伤登革±重症先兆判断标准重症登革判断标准疑似登革热患者居住在/曾赴登革热流行区的发热患者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