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的中医辨证.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皮肤病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虽然皮肤病发生在人体表面,但通过气血经络与人体内脏紧密相关。某些皮肤病发于皮表,肌肤腠理受邪,可趋于内,影响内脏;而一些内脏疾病亦可形诸于外,通过皮肤表现出来。因此中医辨证治疗皮肤病,既有与治疗内脏疾病相同的—面,又具有其独特之处,现简述如下。

一、八纲辨证

八纲是指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八纲是辨证的总纲领,皮肤疾病亦不例外。阴证与阳证、表证与里证、虚证与实证、寒证与热证,是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基本证候。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个性中抽象出来的带有普遍规律的共性,常作为辨证施治的基本法则,其着眼点是对疾病大体的病理分类,而非完整而具体的证,突出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辩证法思想。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也就是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其中表证、实证、热证是阳证,里证、虚证、寒证是阴证。

(一)辨表里证

【表证】

表证即六淫邪气从外侵袭机体造成的位于体表的轻

浅证候。主要见于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或见鼻塞流涕、喷嚏,咽喉痒痛不适等症,舌苔薄白,脉浮。可见于风瘾疹(急性荨麻疼〉之风寒外束、卫外不固证。

【里证】

里证泛指病变部位在里,即脏腑、气血运化异常所表现的证候。如溻皮疮(剥脱性皮炎)随病情发展出现皮肤暗红,或见疲斑,偶有青紫,大量糠秕状鳞屑,伴髙热,口干唇燥,甚则热陷心包,神昏谵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二)辨寒热证

寒证与热证反映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

【寒证】

寒证指由阴盛或阳虚所导致的以寒冷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恶寒或畏寒喜暖,面色咣白,手足厥冷,口淡不欲饮,分泌物淸稀置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质润,脉迟或紧。在皮肤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皮损颜色暗淡,肤温偏低,或自觉疼痛得温则舒。可见于冻疮,手足厥冷(肢端动脉痉挛症:!、皮痹(系统性硬皮病)等。

【热证】

热证指由阳盛或阴虚所产生的以温热表现为主的一类证候,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喜冷,口渴喜冷饮,面

红目赤,心烦易怒,或见血液异常外渗,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滑数。在皮肤疾病中皮损可表现为色泽鲜红、掀肿、灼热。可见于蛇串疮〈带状疱疹蚁丹毒等。

(三〉辨虚实证

虚实意在辨别邪正盛衰,主要反映疾病过程中人体正气与邪气的盛衰变化及力量对比。人体正气包括气、血、精、津液等多个方面,故虚实也可表现为多种证候。

【虚证】

虚证可表现为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等多种证候,临床可见精神萎靡,四.肢不温或五心烦热,骨蒸盗汗,心烦失眠或畏寒自汗,倦怠嗜卧或面色咣白、唇色淡白。临床中可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如鬼脸疮(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八皮痹〔系统性硬皮病\

【实证】

实证可表现为气滞、血瘀、痰凝、虫积等多种证候,临床可见胀满、闷痛或疼痛拒按,唇色紫暗或痰核、瘿瘤等。皮肤科中可见于紫瘢风(扁平苔藓〉、瓜藤缠(结节性红斑〉、白疙(银屑病)等疾患。

(四)辨阴阳证

阴阳辨证是辨证的总纲,可概括其他六纲。其中表、热、实证属于阳证,里、虚、寒证属于阴证。

【阳证】

临床中凡是明亮、兴奋、躁动之象均属阳证。皮肤

科疾患中可表现为发病急剧,病情进展迅速,皮肤颜色鲜艳明润,肤温偏髙,分泌物稠厚量多。如中药毒(药物性皮炎八丹毒、溻皮疮(剥脱性皮炎

【阴证】

临床中凡是晦暗、沉静、抑郁之象均属明证。皮肤科疾患中可表现为病情迁延不愈,皮肤颜色暗淡、肤温偏低,分泌物稀薄。如皮痹〈硬皮病〉、黧黑斑〔黑变病〉、冷流肿〈成人硬肿病

二、气血辨证

中医讲的气血是指人体脏腑活动的功能和物质基

础,气可以促进生长、温煦肌肤、抵御外邪、固摄血脉。血可以内并五脏六腑,外达皮毛筋骨肉,对全身起着濡养滋润作用。因而在临床上脏腑和皮毛筋骨肉发生病变,常可以影响到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理变化,亦常影响到脏腑和皮毛筋骨肉。若从皮肤病的发生和发展来追溯与气血的关系,不外乎分为气滞、气虚、血虚、血瘀、血燥、血热等几个方面。

1、气滞是指人体局部或某一经络脏腑的气机运行不畅、受到阻滞所表现的证候,“气行不畅”,“不通则痛”。以局部或全身胀满、痞闷、胀痛为主症,且症状时发时止,时轻时重,可因情志不舒而诱发或加重。气滞所致皮肤异常亦是以胀满不适等自觉症状为主要表现,如蛇串疮(带状疱疹、受累部位胀痛,时发时止,

时轻时重。

2、气虚是人体之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的虚弱证候。常因久病、年老体弱、饮食失调,或由一些消耗性疾患引起。临床可表现为气短,语声低微,自汗,疲倦乏力,饮食不振。常见于慢性迁延性疾病。皮肤科中气虚所致皮损多颜色浅淡,不突出于皮肤表面、甚或凹陷萎缩,分布稀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