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营养与排泄的护理PPT课件.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老年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护理宫凝音1

1.掌握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2.熟悉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3.了解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4.熟练掌握对老年人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整体护理学习目标2

完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3

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一、口腔舌表面变得光滑,乳头味蕾(减少)味觉(减退)唾液腺分泌减少,粘膜萎缩口腔粘膜粘膜变薄,对刺激抵抗力差,易发生口腔溃疡牙齿及牙周组织牙釉质和牙本质逐渐磨损,对冷、热、酸、甜等刺激敏感,牙龈逐渐萎缩,牙齿部分或全部缺失4

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

二、食管食管粘膜上皮逐渐萎缩,平滑肌变薄,收缩力减弱,蠕动及输送食物的功能减退,排空延迟;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贲门括约肌松弛,易导致胃-食管反流病。5

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三、胃胃粘膜、腺体和肌层均有萎缩胃血流量减少,胃腺分泌功能减退,导致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降低由于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减弱和破坏,老年人易患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老年人慢性萎缩性胃炎常伴肠腺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此与胃癌的发生有关。6

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四、肠小肠重量减轻,蠕动变慢,黏膜变宽、粗而弯曲,黏膜上皮细胞减少,吸收功能下降,故老年人易发生吸收不良综合征。结肠黏膜常有萎缩、肠腺形态异常结缔组织增多,肌层萎缩、张力降低、小动脉硬化等老化改变。结肠的这些老化改变,与老年人易发生便秘、大便失禁、直肠脱垂等疾病密切相关。7

五、肝脏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功能减退,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肝糖原储存减少;肝脏可有轻度脂肪变。肝脏对药物的清除率降低,药物作用时间长,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故老年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时剂量宜偏小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8

六、胆囊和胆道黏膜萎缩,管壁松弛,胆汁量减少,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加使胆汁浓稠,因此胆石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年龄的增长,胆总管近十二指肠乳头部分逐渐变窄,故老年人胆道疾病具有以下特点:急性胆囊炎和胆总管结石发病率增加;结石大;临床症状少;胆道肿瘤发病率高。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9

第一节老年人消化系统的生理性变化

七、胰腺增龄时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但重量减轻,位置下垂。胰腺分泌量以及胰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含量与年轻人相同,但脂肪酶减少,脂肪吸收率低,故老年人易发生脂肪泻。10

常见疾病牙列缺损及缺失口腔粘膜干燥症食管裂孔疝结肠憩室病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食管癌胃癌结肠、直肠癌便秘11

第二节常见问题疾病一、口腔干燥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5%-60%患有口腔干燥症。临床表现(1)症状:口干、疼痛、口臭、讲话不清等。(2)体征:检查口腔黏膜、唾液腺(3)心理-社会状况:自卑、孤独、抑郁等。辅助检查:逆行涎管造影CT/MRI唾液腺活检和泪腺功能检查含糖法腺体分泌量测定12

概述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年龄增长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第二节老年人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有文献表明,大于50岁老人约有50%患有慢性胃炎,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均会伴有肠上皮化生,其发病率位居各种老年胃疾病的首位。所以对老年慢性胃炎须提高认识,认真对待,予以重视。尽量降低其危害性。13

慢性胃炎分类:按病变部位:慢性胃窦胃炎;慢性胃体胃炎按病理组织学变化一般可分为:慢性浅表性(又称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老年人的慢性胃炎多见于肠腺化生和胃黏膜细胞不典型增生,后者与胃癌关系密切!第二节老年人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14

1.理化因素: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如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饮食及药物,如浓茶、烈酒、辛辣或水杨酸盐类、洋地黄类药物,或进食时不充分咀嚼,粗糙食物反复损伤胃黏膜,或过度吸烟,烟草酸直接作用于胃黏膜所致。2.感染因素: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在胃窦黏液层接近上皮细胞表面有大量幽门螺杆菌(HP)存在,其阳性率高达50%~80%;(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5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十二指肠液反流;研究发现慢性胃炎患者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常引起胆汁反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胰液中的磷脂与胆汁和胰消化酶一起,能溶解黏液,并破坏胃黏膜屏障,促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入黏膜,进一步引起损伤。由此引起的慢性胃炎主要在胃窦部。4.自身免疫:自身免疫反应可能是某些慢性胃炎的有关病因;16

(一)病因和发病机

文档评论(0)

精选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