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将相和》改编探讨
摘要:《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改编时,主要围绕着“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事件展开,生动地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历史人物形象。由于阅读对象是针对小学生,注重故事情节,又由于是改编,所以课文在课文命题、情节删减及取舍方面有待商榷。
关键词:改编。商榷,平淡,不可或缺,多余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将相和》,现人教版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课,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对照原文,仔细阅读课文,笔者觉得有以下几点有待考量,求教大方。
一、以“将相和”为题有待商榷
课文的标题是《将相和》,“将”当然是指廉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是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王翦、李牧、白起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相”也当然指的是蔺相如,但实际上蔺相如并没有当过“国相”。
在渑池之会上,秦王请赵王奏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以“理”恳请秦王击缶,遭拒绝后,以“礼”跪请秦王击缶,再遭拒绝,“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一语“义”逼秦王,迫使秦王“为一击缶”并“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保住了赵王的尊严,赵惠文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在蔺相如活跃在赵国的政治舞台期间,赵国国相是平原君赵胜,蔺相如从没当过赵国的国相。
因此,以“将相和”为题,不够严密。
二、“完璧归赵”改编平淡无味
1.“完璧归赵”的原文片段: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赵王得到和氏璧是何等的悦心,听说秦王要以城易璧,变忧心忡忡“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又是何等揪心。
这个时候,有人举荐蔺相如,赵王听到这一消息心情是暗自窃喜。召见蔺相如,便问:“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给?其实,赵王是想听听蔺相如的高见。出乎意料,蔺相如分析当前形式,并没有排除秦王骗璧之嫌。但“宁许以负秦曲”。虽然这是个两难的决定,但要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是上上策略。
转而蔺相如又说,大王果真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捧璧前往出使。等十五座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国;如果十五座城不给,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蔺相如的这句话,才是赵王真正想听到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若如井田方石,有何可观?惟壑谷幽深,峰峦起伏,乃令游者赏心悦目。或绝崖飞瀑,动魄惊心。山水既然,文章正尔。”
原文这一段描写真是波澜起伏,抑扬曲折,可读性强,它逼迫读者非一口气读完吧不可。
2.课文是这改编的:
有一回,赵王得了一件无价之宝,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写一封信给赵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
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立即召集大臣来商议。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吧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他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问题。
赵王把蔺相如找来,问他该怎么办。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赵王和大臣们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改编的课文,删去了插叙一段,又把蔺相如的对当时“国际”形式的分析一段对话也删去,只写了“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这样的改编使赵王委派蔺相如出使秦国,解决以诚易璧这件棘手之事,变得失去了道理,文章也没有了起伏与曲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