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科书
书名:部编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2、时空观念:基于史料研读,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两宋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感悟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魄,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到专制集权的作用,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学难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从岳飞《满江红》说起。岳飞所处的是什么朝代?在那个朝代又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愤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难点释疑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赵)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代之弊是什么?外重内轻、武将专权
学习主题一: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如何防止五代之弊?
措施:学习任务清单一
控制地方
加强中央
行政
财政
军政
监察
治国策略
(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财政上,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收权
军政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定期更驻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分权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2)君弱臣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军事上,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并与“三衙”互相牵制,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财政上,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行政上,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教师:北宋实行的这一套中央权力机制,我们又把它称为二府三司制。
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控制地方
加强中央
行政
文官出任地方知州;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对
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财政
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三司专掌财政
军政
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枢密院专掌军政,与“三衙”分权
监察
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州一级增设通判
设知谏院与御史中丞分掌监察权
治国策略
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评价
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教师:过度集权反而使得宋朝陷入危机。随着政府机构的增多,官僚系统日渐庞杂,官员数量众多,财政负担加重。同时,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遇事推诿,行政效率降低。如此一来,为宋朝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致使宋朝外难御辽夏虎狼之师——边防压力,内不支朝廷财政之需——财政危机。为此,宋朝政府被迫通过改革采取自救行动。
难点释疑二.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庆历新政”失败
2、内容与特征
时间: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原则:加强国家对经济、军事等的管理与控制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
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评价
消极:强兵效果并不明显;在执行中加重人民负担;引起争议,导致统治集团内部分裂,北宋逐渐走向衰亡。
总结升华: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再加上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哲宗初年,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习任务单.docx
- 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