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筋中医护理常规ppt.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伤筋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概述

中医护理原则

伤筋中医护理常规

伤筋的预防与保健

伤筋的现代医学治疗与中医护理的结合

contents

01

伤筋概述

01

02

中医认为,伤筋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有关,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舒筋活络为主。

伤筋是指因外力或长期劳损导致的筋膜、肌肉、肌腱等软组织的损伤。

由于外力导致的突然损伤,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明显。

急性伤筋

长期劳损导致的累积性损伤,症状相对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容易反复发作。

慢性伤筋

02

中医护理原则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伤筋的护理中,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综合施护。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认为自然界的变化对人体产生影响。在伤筋的护理中,需要关注气候、季节、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对患者的护理效果的影响。

根据伤筋的不同证候类型,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气滞血瘀型伤筋,应注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风寒湿痹型伤筋,应注重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证候类型

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在伤筋的护理中需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如老年人气血虚弱,应注重补益气血;年轻人阳气旺盛,应注重清热解毒。

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制定护理方案。如春夏季节应注意祛湿清热;秋冬季节应注意温阳散寒。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制定护理方案。如南方地区多湿热,应注重清热解毒;北方地区多寒冷,应注重温阳散寒。

因地制宜

03

伤筋中医护理常规

制动与休息

冷敷与压迫

中药外敷

功能锻炼

01

02

03

04

确保伤处得到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利于恢复。

在受伤后24-48小时内,使用冰敷或压迫包扎减轻肿胀和疼痛。

遵医嘱使用中药外敷,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在疼痛减轻后,逐渐进行轻度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

热敷与按摩

针灸与拔罐

中药内服

功能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服用中药,以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通过针灸和拔罐调理气血,舒缓疼痛。

逐渐加强功能锻炼,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04

伤筋的预防与保健

总结词

通过合理的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减少伤筋的风险。

详细描述

推荐进行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健身运动,这些运动注重内外兼修,能够调和气血、舒缓筋骨,对预防伤筋有良好效果。此外,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减少伤筋发生。

总结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意外伤害导致的筋伤。

详细描述

在进行高风险活动时,如登山、滑雪等,应佩戴相应的防护装备,确保身体各部位得到有效保护。同时,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避免因滑倒、碰撞等意外导致的筋伤。

正确的姿势与动作是预防伤筋的重要因素,通过合理的身体姿态和运动方式,可以降低筋伤的风险。

总结词

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时,如久坐、久站等,应适时进行伸展运动,放松肌肉和关节。在进行体力劳动或运动时,应遵循正确的动作规范,避免因错误的姿势或动作造成的筋伤。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以减轻身体各部位的压力。

详细描述

05

伤筋的现代医学治疗与中医护理的结合

以消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如使用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

西医治疗

中医护理

互补作用

以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等手段,调和气血、舒筋活络,促进伤筋恢复。

西药治疗快速缓解症状,中医护理改善体质,二者结合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03

02

01

采用光、热、电等物理因子治疗,如红外线照射、微波治疗等。

物理治疗

配合拔罐、艾灸、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以舒筋活血、温经通络。

中医护理

根据伤筋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物理治疗和中医护理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结合方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文档评论(0)

136****4424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中山市希望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2000MA569KDR9P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