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分享】物业创新服务:“小区养老”模式!
一、中国老龄人口及其消费现状
1、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众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我国首部老龄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14)》预测,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2、老年人口高龄化日趋严峻。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逐步增多,2020年达到2900万,2054年达到峰值1.18亿。对于老龄用品业、老龄服务业和老龄房地产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3、“空巢”老人(即独居或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将越来越多。关于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421”家庭(一对夫妇同时赡养4个老人和1个小孩)的人口结构愈加明显。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他们的老龄服务需求将变得异常强劲,并带动老龄用品业和老龄房地产业的发展。
二、如何赡养老人越来越成为中国家庭的难题
目前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为家庭养老和社会机构养老两种模式,而其中家庭养老是最主要的养老模式。诸如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捐赠养老、以房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因自身的局限性尚未呈规模式发展。
中国人向来有“养儿防老”的思想,在家中充分享受天伦之乐,应该是多数老人向往的理想养老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负担加重,致使家庭养老成本剧增,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赡养者疲惫不堪。而且随着众多“421”家庭的出现,传统家庭养老的存续面临巨大挑战。而聘用保姆这种异化的养老模式往往由于保姆素质较低,给予老人的照顾质量差,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同时雇佣保姆的昂贵费用也让多数低收入家庭无法承受。
社会养老在我国发展仍然很落后,在居住条件、服务设备、人员数量及素质等方面都还有明显不足,并且许多人受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子女与老人都不愿意因为入住养老机构而被人视为家庭关系不和或者子女不孝;另外许多老年人主观上也存在排斥养老机构的倾向,老人们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和自己的儿女而去相对陌生的地方,与原本并不熟知的人朝夕相处,这样会增加他们的失落感。
三、提供“小区养老”服务将给购房者带来诸多好处
因为计划生育的实施,目前我国“421”的家庭人口结构愈加明显。如果新建住宅小区能提供“小区养老”服务,将给购房者带来诸多好处:
1、减轻购房者的购房压力
采取小区养老模式后,年轻夫妻可以将双方的父母送至本小区的“小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居住,在购房时可以不考虑父母的居住房屋面积,不必担忧因经济压力无法购买大户型房屋而无法满足一家三代人的住房需求,在购房面积和房屋大小上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进行自由选择,减轻购房压力。
2、减少父母与儿子媳妇共同生活的家庭矛盾
父母与子女、媳妇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时,不同年代的人因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极易产生家庭矛盾。例如婆媳关系、家庭琐事、对小孩子的教育等方面的矛盾,最终导致家庭矛盾升级,甚至演化为社会矛盾,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和谐。
3、利于父母与儿孙之间的相互照料
小区养老既能给本小区业主家中的老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使老人享受专业、系统的服务,又不脱离方便温馨的家庭环境和熟悉的小区环境,是一种符合人性的养老方式。老人既不用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去适应养老院的陌生环境,又可以使老人不离开儿女,就近就能老有所养。同时,在子女工作忙时还能帮助儿女照顾孩子和接送孩子上学,帮儿女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家务;而儿女也能非常方便地看望自己的父母,关心和照顾到父母,还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由于拉近了物理距离,并不影响老年人与儿孙相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
4、避免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对社会养老的心理抵触
小区养老不仅拉近了父母与子女的物理距离,同时也拉近了父母与子女的心理距离,这种养老模式不会受到传统道德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从心理上更容易让老年人和子女接受。
四、小区养老的特点和模式
小区养老表现的主要形式:一是为老人在本小区提供一个居住场所,二是给老人提供必要的照顾和服务。其特点就是把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本小区。让老人住在本小区的“老年人服务中心”,在方便家人照顾的同时,由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的专业服务团队为老人提供居住环境和生活服务或托老服务,同时社区政府机构对物业公司的养老服务实行监督、指导和扶持,是一种由开发商配套建设、社区监督、物业主导、志愿者参与的一种共同参与的养老模式。它是介于家庭养老模式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