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第一讲 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pptxVIP

中国历史地理(第一讲 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 什么是中国历史地理;— 中国历史地理的研究内容;二中国历史地理的发展历程;顾颉刚

谭其骧

侯仁之

史念海;第二讲

空间与政权

——中国历史政区与地方行政制度; 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为层级区域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中国自古就是行政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

《周礼》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职,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与建立地方政府。

政区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分封制与郡县制两个阶段。;第一节 分封制

——分土而治;第二节 郡县制—

— 分民而治;一、秦;二、 西汉;汉初中央直辖15郡,武帝时增至110郡国。前106年将全国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称部,派一刺史执行监察职能。各州借用《禹贡》九州之名,外加两个《周礼?职方》州名,另外两个不在《禹贡》范围内,合在一起共13个刺史部:冀、兖、青、徐、扬、荆、豫、凉、益、幽、并、朔方、交趾。后来又增加一个司隶校尉部。共14个监察区。;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唐;唐后期,方镇执行最高政区的职能,

(方镇)、州、县。

安禄山兼范阳、平卢两节度使,又兼河北道采访使,集军政、民政一体,开合道与方镇为一的先例。

“安史之乱”后全国设40多个方镇,初:道——方镇——州——县,后:方镇(道)——州——县。;五、宋;宋代地方行政制度进行重大改革:1使地方各级组织互相牵制,事权分散,区划交叉,中心分离,没有单一的权利机构。

2 地方行政区是中央官员的分治区,不是地方官员的施政区。路一级官员: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

南宋大部分时间实行16路。;六、元;七、明;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三司分立。明后期为克服都、布、按分权过甚,陆续向各地派巡抚、总督,将一地行政、监察、军务集于一身,成为统驭三司的地方最高长官。;八、清;清代总督、巡抚成定制,为最高级地方行政长官。8总督:直隶、两江、闽浙、陕甘、四川、云贵、两广、

湖广。8总督不涵盖18省,山东、山西、河南只设巡抚,不设总督。15巡抚:18省中甘肃不设巡抚,由陕甘总督监管;直隶、四川只设总督,不设巡抚。;九、民国;第三节 行政区划的原则

——随山川形变与犬牙;第四节 行政区划的幅

度;第三讲千古足音;第一节 川陕交;咸阳;直道;二 蜀道难——川陕交通;(二)巴山通道;第二节 西南交通;第三节 丝绸之路;凉州;第四节 中原交通;北京;二中原地区的主要陆路交通道路;颍水;(二)隋唐大运河:

584年开凿广通渠,引渭水入黄河。

587年开凿山阳渎,联接江淮。

605年开凿通济渠,自板诸引黄河水东经今开封、睢县、商丘、宿县、盱眙入淮。

608年开凿永济渠,引沁水与淇水相接,循白沟故道北上,与永定河联接,抵蓟县。

610年重修京口(镇江)至余杭(杭州)段江南河。;江南河;(三)元明清大运河:

1281年开凿济州河,联通了济水与泗水。1289年开凿会通河,将济州河向北延伸至临清。又继续向北至通州,形成联接南北的大运河。;二 长江流域交通;第六节 越岭通道;第四讲江河之变;第一节 黄河河道变

迁及其主要原因;(一)第一次重大改道;(二)第二次重大改道;(三)第三次重大改道;(四)第四次重大改道;(五)第五次重大改道;(六)第六次重大改道;二 有关黄河改道、泛滥原

因的探讨;(二)在黄土高原的总侵蚀量中自然侵蚀最少占70%,加速侵蚀最多占30%。这一比例表明即使在今天黄土高原人类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也仍然以自然侵蚀为主,人类活动导致的加速侵蚀,仅占较小的一部分。;第二节历史上长江中游

河道与主要湖泊的;云梦泽的演变过程:江汉平原属第四纪强烈下沉凹地。1.先秦时期由于长江、汉江泥沙淤积,形成荆江三角洲与武汉西侧泛滥平原两处平原,云梦泽限于两处平原之间。2.秦汉时期荆江三角洲不断向东扩展,汉代设立了华容、云杜县,云梦泽被排挤到华容以南,东、北为沼泽。3.魏晋时期江汉地区发生自北向南的倾斜下沉,泥沙向南汇集,新扩展的三角洲设立监利县、惠怀县,云梦泽向东移动,基本位于云杜、惠怀、监利以东。4.唐宋时期云梦泽主体消失,为一系列小湖取代。;先秦;二 荆江河床的演变;先秦;三 洞庭湖的演变;先秦;四 鄱阳湖的变迁;汉朝;五 太湖水系变迁;两千年前的太湖水系;第五 讲 五千年冷暖;第一节 近五千年气温变迁; 4.战国至西汉初期寒冷期(公元前5世纪中叶-前2世纪中叶):证据:黄河下游小麦收获期推至夏至。

5.西汉中期至东汉末期温暖气候(公元前2世纪中叶

-2世纪末):证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经济作物比今天分布偏北。

6.魏晋南北朝时期寒冷气候(公

文档评论(0)

181****86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