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学习目标

通过了解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通过了解明朝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重点】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明朝管理边疆的措施;明朝时期与西方国家联系的表现

【难点】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用世界的角度看明朝的发展

【高考考察点】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梳理出明朝的建立、体制变革、产生的影响

阅读课本,梳理出宦官专权的形成及表现

3.整理出内阁形成的过程

4.根据课本第73页回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以及评价?

5.根据课本第74页—75页概括明朝对边疆管理中所采取的措施?(蒙古、西藏、东北)

【知识拓展】

1、明朝的内阁首辅并不是宰相。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但它始终

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职权范围不明确,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明朝的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2、宰相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1)历史原因: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2)现实原因:明太祖废行中书省,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的职权扩大。

(3)元朝教训:元朝宰相权势过重,威胁皇权,导致社会动荡。

(4)直接原因:宰相专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当堂检测

1.科学史学家李约瑟评价说:“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以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据此推断,郑和下西洋(???)

A.推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B.证实了中外交流的频繁

C.宣扬了和平友善的中国精神 D.扩大了海上丝绸之路范围

2.某一研究小组进行历史研究时,搜集到一则材料明朝女政治家奢香夫人(1358年—1396年)摄理贵州宣慰使时,“刊山凿险、开置驿道”,明太祖因而封她为“顺德夫人”,后人也作诗赞曰“至今承平二百载,牂牁僰道犹同风”。这一材料可用于研究(???)

A.明太祖时君主专制的强化 B.明朝的改土归流

C.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D.西南的卫所制度

3.明末农民起义期间,不仅广大贫苦农民“荷(扛)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许多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也踊跃参加起义队伍。这种状况反映出明末(???)

A.中央集权体制走向瓦解 B.封建统治危机凸显

C.阶级斗争性质发生变革 D.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4.嘉靖四十一年,戚继光整修桃渚城以抗倭,整修后的桃渚“城上有台,台上有楼,高下深广,相地宜以曲全,悬嘹城外,纤悉莫隐。”史学家认为这一年是明代抗倭历史由守转攻,最终获得胜利的转折点。下列关于抗倭斗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倭寇”骚扰我国东部沿海开始于元朝末年

B.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江宁波抗倭九战九捷

C.戚继光曾与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

D.东南沿海地区海盗、奸商等与倭寇勾结

5.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到了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对统治者宰奴里阿必丁举行了封王仪式。永乐三年,宰奴里阿必丁遣使入朝,贡方物。永乐十三年,郑和助苏门答剌王平乱后,“其王子荷蒙圣恩,常贡方物于朝廷”。由此可见,郑和下西洋(???)

A.发展了明朝的宗藩关系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遏制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D.增加了财政收入

6.明仁宗即位后,内阁大学士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不但开始兼尚书衔,而且各得一枚皇帝赏赐的银章,上刻“绳愆纠缪”字样——直接向皇帝上密奏时使用。这表明(???)

A.内阁大学士的地位得到提高 B.阁臣比宦官更为皇帝所器重

C.明朝实行密折制以加强皇权 D.内阁已经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7.著名思想家黄宗羲在论述古代某一机构时有这样的描述:“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吾以谓有宰相之实者,今之官奴也。”这一机构指(???)

A.内阁 B.枢密院 C.宣政院 D.军机处

8.明成祖即位当年(1402年)八月,特派翰林院官员解缙、杨荣、杨士奇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务,此后常设秘书官员,渐有“内阁”之称。内阁中的官员一般以“某殿或某阁大学士“作为官职名。此时的内阁(???)

A.逐渐侵夺了六部的职权 B.成为法定行政机构

C.对朝政发挥重要影响力 D.可以有效制约皇权

9.明太祖取消中书省,废除了自秦朝起设立的宰相职位,转而令文渊阁大学士(成祖朝改称内阁)参与机务;以六部为中央行政机构,分任朝政,互不统属,直接向皇帝负责。成祖时起,内阁开始拥有“票拟权”,草拟处理意见供皇帝参考。下列关于明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成祖废除丞相制度 B.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内阁权力同等于宰相 D.内阁代理皇帝批红

10.《明会典》载:“内阁行移,皆用翰林院印”。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