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十四五教材方剂学方剂的煎服法.docxVIP

本科十四五教材方剂学方剂的煎服法.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方剂的煎服法 方剂的煎服法是方剂运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药物配伍合理、剂量准确、剂型适宜,倘若煎药法或服药法不当,也会影响疗效。正如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所云:“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特无功,而反有害,此不可不知也。” 一、煎药法 1.煎药用具 一般以陶瓷器皿、砂锅为好。现代亦有用不锈钢器皿,忌用铁器、铜器。煎具的容量宜稍大些,以利于药物的翻动,并可避免药汁外溢。同时应适时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过快,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过度挥发。 2.煎药用水 以洁净、新鲜、无杂质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均可。前人常用流水、泉水、甘澜水(亦称劳水)、米泔水等;根据药物特点和疾病性质,也有用酒或水酒合煎者。 3.加水量 可视药量、质地及煎药时间而定,一般以高于饮片平面3~5cm为宜。每剂药一般煎煮2次,亦有煎煮3次者。第一煎水量可适当多些,第二、三煎则可略少。每次煎煮所得药量以150mL左右为宜。 4.煎药火候 一般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谓“武火”;慢火煎之,谓“文火”。常规先用武火,沸腾后即改用文火。同时,应根据药物性味及所需煎煮时间的要求,酌定火候。解表剂和泻下剂,煎煮时间宜短,其火宜急,水量宜少;补益之剂,煎煮时间宜长,其火宜慢,水量略多。如不慎将药物煎煮焦枯,则应弃之不用。 5.煎药方法 煎药前,应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之后再行煎煮,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需特殊煎法的药物,应在处方中加以注明。 (1)先煎 贝壳类(如牡蛎、珍珠母等)、角骨甲类(如水牛角、龟甲、鳖甲等)和矿物类(如生石膏、代赭石等)药物,因质地坚实,难以煎煮,应打碎先煎,煮沸后2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他药同煎。某些质地较轻而又用量较多(如玉米须、夏枯草等),或含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可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药。另外,有毒药物(如附子、生草乌、生川乌等)可先煎以降低其毒烈之性。 (2)后下 气味芳香的药物,药效易于挥发,一般煎煮时间较短,以5分钟左右为宜。其他如大黄取其攻下作用,应后下,一般煎10~15分钟即可。后下药物均应先进行浸泡然后再煎。 (3)包煎 某些煎后药液混浊或对咽喉有刺激作用的药物,或易于粘锅的药物,如旋覆花、辛夷、车前子、赤石脂等,要先用纱布包好,再放入锅内与其他药同煎。 (4)单煎 某些贵重的药物,为尽量减少损耗,需将其切成小片,单味煎煮2~3小时,单独服用或与其他药液合服,如羚羊角、西洋参、鹿茸等。 (5)溶化(烊化) 胶质类或黏性大且易溶化的药物,如阿胶、龟甲胶、鹿角胶、蜂蜜等,应单独溶化,趁热与煎好的药液混合均匀,顿服或分服,以免因其性黏而影响其他药物的煎煮。 (6)冲服 某些芳香或贵重药物,如麝香、牛黄等,应研为细末,用药液或温水冲服。 此外,汤剂煎取药液后,应对药渣进行适当压榨,以收取残液。 二、服药法 服药法是否恰当,对疗效亦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包括服药时间、服用方法以及药后调护等。 1.服药时间 《神农本草经》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一般而言,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和泻下药,宜空腹服;安神药宜临卧服;对胃肠有刺激的,应食后服。急性重病则不拘时服,慢性病应按时服,治疟药宜在发作前2小时服。另外,某些方剂服药时间有特殊要求,如十枣汤宜在“平旦”服,鸡鸣散宜在“五更”服等。服药时间与临床疗效有一定的相关性。 2.服用方法 服用汤剂,一般1日1剂,分2~3次温服。根据病情需要,可1日只服1次,或1日数服,或煎汤代茶服,甚至1日连服2剂。散剂和丸剂一般根据病情和具体药物定量,日服2~3次。李杲云:“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顿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此外,尚有热服、冷服等方法。如治疗热证可寒药冷服,治疗寒证可热药热服,以辅助药力。若病情严重,服药后可能出现呕吐等拒药反应,应寒药热服,或热药冷服,以防邪药格拒。《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对于服药呕吐者,宜先服少量姜汁,或嚼少许陈皮,然后服药;亦可采取冷服、少量频服等方法。对于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可用鼻饲法给药。 使用峻烈药和毒性药时,宜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取效即止,慎勿过量,以免中毒或损伤正气。《神农本草经》云:“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粟,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总之,应根据病情、病位、病性和药物特点等选择适宜的服用方法。 3.药后调护 服药后的调养和护理是服药法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药效的发挥和患者的康复。如桂枝汤方后云“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