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4) .pdf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4)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4 ) (4 )小说的艺术格局和语言对传统的突破与创新。 传统小说的格局讲求对故事的全程叙述,并且基本是单线发展,对生活缺乏深入的揭示, 也不注重人物的心理刻画。20 世纪初期的一些小说家也在努力寻找和创造适应反映现代社 会生活内容的小说新形式,朝通俗化迈进了一大步,但仍跳不出章回体形式的窠穴。鲁迅博 采西方小说艺术之长,以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和鲜明的现代特色,实现了中国小说艺术从古 典走向现代的根本变化,创建了20 世纪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的格局。在谋篇结构上学习和借 鉴西方小说体式灵活多变的长处,摆脱中国传统小说惯用的单线纵向结构方式的束缚。从《狂 人日记》到《离婚》,他所写的每一篇小说的表示格式和结构方式都不相同。 《狂人日记》之所以被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打破了中国传 统小说注重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情节的结构方式,而以 13 则“语颇错 杂无伦次”,“间亦略具联络者”不标年月的日记,按照狂人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在 艺术表示上,作家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去描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而是通过主人公的自由 联想、梦幻,直接剖露他的心理;也不像传统小说那样,作者的叙述 (介绍人物、铺陈情节、 描写环境等)和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之间界线分明,而是使作品中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主 人公的感情色彩,都渗透于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之中。而《狂》尤其富有创造性的尝试,小说 “ 日记本文”采用了白话文体,却又精心设计了一个文言体的“小序”,从而形成了两个对立的 叙述者,两重叙述,两重视点,构成一个反讽的结构。 《孔》在小说叙述者的选择上呕心沥血。小说的核心孔与酒客的关系,已经构成了“被 看/看”的模式;在这个模式里,作为被看者的孔 (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与主不雅评价 (自 以为是国家、社会不成或缺的“君子”,“清白”而头角峥嵘)与他们在社会上实际所处的“被 看 (亦即充当人们无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两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国知识 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剧性与荒谬性。但作家并没有选择孔或酒客作为小说的叙述者,而是别 出裁地以酒店里的“小伴计”是充当叙述故事的角色。这样,他就可以以一个傍观者的身份, 同时不雅察与描写孔的可悲与可笑,看客的麻木与残酷,形成一个“被看/看”的模式,以展 开知识者与群众的双重悲剧。而小伴计本身,随着小说的展开,也逐渐参与到故事中来,先 是“附和着笑”,后又冷酷地拒绝了孔教本身识字的好意,从而构成了一个被看客同化的精神 悲剧。他的背后正有隐含作者在“看”,从而形成第三个层面上的“被看/看”的结构。而读者 在阅读的开始是认同于同于叙述者的有距离的傍观态度的,但随着叙述的展开,就逐渐远离 叙述者,而向隐含作者挨近,从小说外在的喜剧性中看到了(体味到了)其内在的悲剧性。 读者、隐含作者、叙述者与人物就置身于如此复杂的小说叙述网络之中,呈现出既非单一的, 又是动态的复杂心理、情绪、美感反应。而这一切复杂性又显现于极其简练的叙述语言与极 其舒展的叙述风格之中:这正显示了鲁迅不凡的艺术创造力。 《祝福》不依先头后尾的旧规,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 《示众》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作者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以鸟瞰式的结构方式, 把众多看客的冷漠、麻木与无聊,展现在读者眼前。 《伤逝》是一种抒情独白体。其重心可能不在那失败了的爱情本身,而在于涓生明确意 识到与子君之间只剩下无爱的婚姻“以后”,他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不说”出爱情已不存在的 本相,便是“安于虚伪”;“说”出,则意味着“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对方,并且确实导致了子君 的死亡。这样的的结构设置,深刻地写出了人生的精神痛苦。这类无论怎样都不免空虚与绝 望,并且难以逃脱犯罪感的“两难”,正是终身熬煎着鲁迅的人生困境之一,直到逝世前他还 写了一篇《我要骗人》,表露他巴望“披露真实的心”,却还要“骗人”矛盾与相伴随的精神痛 苦。 鲁迅一直在探索主体渗入小说的形式。《在酒楼上》与《孤独者》中,他又做了这样的 尝试:小说中的叙述者“我”与小说人物是“自我”的两个不同侧面或内心矛盾的两个侧面的外 化,于是,全篇小说便具有了自我灵魂的对话与彼此驳难的性质。《孤》中“我与魏相识一场”, “以送殓(魏为祖母)始,以(我为魏)送殓终”,正是暗示着“祖母——魏——我”之间的深 刻的生命的联系。而我与魏的三次论争:关于“孩子的本性”、关于“孤独的命运”、关于“人 活着的意义”,也是显示了鲁迅自身的矛盾与困惑的。这都是“灵魂的深”的开掘,构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