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考试题+模拟专练)(含答案析)(备战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docxVIP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考试题+模拟专练)(含答案析)(备战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06 《穿井得一人》 (真题+模拟专练) 【1-2021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凡闻言必熟论 《吕氏春秋》 凡闻言必熟论①,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②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已亥涉河”也。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③,不可不分。 【注】①熟论:深入研究、考察。②史记:记载历史的书。③经:界线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丁氏对曰 对: ②及其家穿井 及: ③子夏之晋 之: ④晋师三豕涉河 师: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②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1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意在告诉人们,对传言必须加以辨察,以定其是非,不要轻信。 B.讲述者表述不清楚,转述者未经证实就轻易传播,都可能导致讹传。 C.宋君轻信不实传闻,喜欢打听离奇故事,说明他是一个昏庸的君主。 D.选文以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为论据,亲切而生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答案】 12.①回答②等到③到④军队 13.①举国上下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 ②有的话像是错的,而实际却是对的;有的话像是对的,但实际却是错的。 14.C 【解析】 1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1)句意为:丁氏回答道。对:回答; (2)句意为: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等到; (3)句意为:子夏到晋国去。之:到; (4)句意为: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师:军队; 13. 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字词: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闻,听说,知道,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2)重点字词:类,像;非,错误;是,正确。 14. C.有误。根据“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分析,宋君是一个验证考察,不盲目轻信传言的君主。故选C。 【点睛】 参考译文: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子夏到晋国去,途经卫国,听到有人在读史书,说:“晋国军队三豕渡过黄河。”子夏说:“不对,应该是己亥’啊。‘己’和‘三’形体相近,‘豕’和‘亥’写法类似。”到了晋国一问,果然说是“晋国军队己亥这天渡过黄河”。 许多言辞好像是错误其实是正确的,有许多好像是正确的其实是错误的,正确和错误的道理,不可不弄明白。 【2-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 辨白檀树 〔五代〕王仁裕 剑门之左峭岩间有大树,生于石缝之中,大可数围,枝干纯白,皆传曰白檀树。其下常有巨虺①,蟠而护之,民不敢采伐。又西岩之半,有志公和尚影,路人过者,皆西向擎拳顶礼,若亲面其如来。 王仁裕癸未岁入蜀,至其岩下,注目观之,以质向来传说。时值晴朗,溪谷洗然,遂勒辔移时②望之。其白檀,乃一白括树也。夹路溪谷之间此类甚多安有檀香蛇绕之事?又西瞻志公影,盖岩间有圆柏一株,即其笠首也;两面有上下石缝,限③之为身形;斜其缝者,即袈裟之文也,上有苔藓斑驳,即山水之毳文④也。方审其非白檀,志公不留影于此,明矣。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玉堂闲话》) 【注释】①虺(huǐ):一种毒蛇。②移时:一段时间,③限:限制,限定。文末的“限”指界限、边界。④毳(cuì)文:像鸟兽细毛一样的花纹。 联系《穿井得一人》中的传闻,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乃知人之误传者何限哉! 附: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答案】 “乃”是“才”的意思,“哉”相当于“啊”,该句意思是“才知道人们的误传哪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念念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