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1822-2006香蕉黑条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SNT 1822-2006香蕉黑条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T 1822-2006香蕉黑条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Identification of black leaf streak disease(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orelet) of banana2006-11-10 发布2007-05-16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OP数码防伪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香蕉黑条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SN/T 1822—2006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北京复兴门外三里河北街16号邮政编码:100045网址 www. spc. 电话:6852394668517548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开本880×12301/16 印张0.5字数 9千字2007年3月第一版2007年3月第一次印刷印数 1—2 000* SN/T 1822--2006前言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出人境检验检疫局、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捷、李冠雄、黄朝豪、张建军、赵玉平、彭仁。本标准系首次发布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蕉黑条叶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进境植物检疫中香蕉黑条叶斑病菌的检疫鉴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进境芭蕉属植物的芽苗、球茎等繁殖材料,香蕉叶片、苞片等包装、填充材料,以及香蕉果实等携带的香蕉黑条叶斑病菌的检疫鉴定。2原理香蕉黑条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Morelet(Mycosphaerella fijiensis var. dif for-mis)],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座囊菌目(Dothideales),座囊菌科(Dothideaceae),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无性态为斐济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 fijiensis)。该病与香蕉褐缘灰斑病在病症、病原上既相近又有所不同,鉴定时注意区分(参见附录 A)。该病菌可以侵染芭蕉属植物,特别是香蕉和大蕉,主要为害叶片、苞片、吸芽苗、球茎和果实,造成植株叶片早枯,降低果实的品质。该病菌可依据其有性态的子囊座、子囊、子囊孢子以及无性态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等形态特征,以及受侵染植物的症状特征进行鉴定。3仪器、试剂手持式放大镜、双目解剖镜(10×~50×)、显微镜(100×~1000×)、切片机、刀片、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记号笔、酒精灯、纱布、烧杯、塘瓷杯、移殖接种针、移殖环、培养皿、三角瓶、棉花塞、玻片、盖玻片、铝铂纸、Parafilm膜、超净工作台、乳酚油(由苯酚20 mL、甘油40 mL、乳酸20 mL、蒸馏水20mL混合配制而成)、次氯酸钠(NaCIO)、酒精、V:蔬菜汁、琼脂粉、碳酸钙(CaCOs)。4 症状检查现场检疫时,应认真核查待检货物产地、包装、标记、品名及数量是否与有关单证相符。仔细检查香蕉的吸芽苗、球茎、叶片、苞片和果实,尤其是新叶是否有香蕉黑条叶斑病症状。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初期病状通常在第3或第 4张新叶的背面产生直径0.25mm的褪绿斑,随后扩展为3mm×1mm条状的褐黑色条纹,与叶脉平行。中期条纹扩展形成褐色椭圆形病斑,病健交界明显,外圈有窄的黄色晕圈。病斑后期呈黑褐色或黑色,中央组织逐渐干枯变为灰白色;多个病斑相互联合后,叶组织大面积坏死,叶柄变于,整张叶子下垂,提早枯死。对于来自疫区的货物,还应仔细检查装载交通工具和包装材料。然后,直接扦取有可疑症状的部位送实验室检验。5检验方法5.1病原菌检查用解剖针挑取或刀片刮取病斑背面的霉状物或病组织表皮下小黑点制片,在显微镜下直接检查有无病菌的子实体,记录其形态特征,测量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和子囊果及子囊孢子的大小。5.2分离培养如果发现可疑症状,但不能从病部获得病原菌按5.1检查,应采取分离、培养的方法作进一步鉴定。选择新鲜病组织(吸芽苗、球茎、叶片、苞片或果实的表皮组织),冲洗干净表面泥土等杂物后,在病健交界处切取 0.5 cm²左右的小块,用 70%酒精消毒 2 s~3 s 后,置于 3%次氯酸钠水溶液中消毒 3 min~ SN/T 182220065 min,再用灭菌水浸洗 3次,用灭菌滤纸吸干水分后移置在V:蔬菜汁培养基(参见附录 B)平板上,于25℃~28℃下培养7 d~10 d。6 鉴定特征6.1培养特征本菌在V:蔬菜汁培养基上生长,菌落形态常有两种,一种菌落墨绿色至黑色,生长速度较慢,气生菌丝很少;另一种菌落呈淡灰色,生长速度较快;气生菌丝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