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外加剂泄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外加剂泄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第一篇:4外加剂泄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外加剂泄漏事故应急处理办法 为了减少混凝土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生产混凝土时,需掺入部份外加剂以改变混凝土性能,我搅拌站目前使用的外加剂是由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以及水按一定比例复合配制而成,复配过程无化学反应,只是物理混合过程。为了避免在储存、使用过程中意外泄漏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特制定此应急管理办法: 1、外加剂化学性质 氨基磺酸系高效混凝土减水剂为芳香族磺酸甲醛缩合物,一般是由含有磺酸基和氨基的单体,如三聚氰胺、尿素、苯酚、水杨酸、苯磺酸、苯甲酸等一类的单体,通过滴加甲醛,在含水的条件下与甲醛加热缩合而成,我公司所用氨基是以对氨基苯磺酸钠及苯酚为主要原料,在含水的条件下与甲醛加热缩合而成的高效减水剂。萘系减水剂是由工业萘或煤焦油中的萘、蒽、甲基萘等馏分,经磺化、水解、缩合、中和、过滤、干燥而制成。萘系减水剂一般为棕色粉末。由于外加剂中含有氨和萘有毒成份,但经过缩合后只有很少量处于游离状态存在,无明显刺激味道,对皮肤无烧伤作用,食用后会对人体有害。 1、泄漏应急处理 如在生产现场发现外加剂泄漏,应立即向值班调度汇报,调度首先安排机修人员进行堵漏处理,减少泄漏量。同时注意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用沙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2、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3、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清水进行稀释,并立即送医院就医。 4、预防措施 当班机修人员要坚持每班不定时的巡查外加剂管道及储存容器,检查是否有泄漏情况发生,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第二篇: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进一步增强应对和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风险和事故灾难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 编制依据 《安全生产法》 《环境保护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在危险化学品运输、储存管理、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协调指挥机构与职责 组长:梁全虎 副组长:王志强 李汇艺 成员:梁学锋 黄 勇 董冠军 李兵兵 田小候 李清斌 郭子胜 宋满林 孙长顺 2.2主要职责: 应急小组负责危化品事故救援具体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实施紧急处置、伤员救助、人员疏散等措施,负责救助结束后的恢复和善后工作等。应急响应 3.1 现场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立即逐级报告,报警时应明确发生事故的单位名称、地址、危险化学品种类、事故简要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等,并运用各种应急设施和器具,防止事故扩大。 3.2 应急处理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或公司安保部报告,报告内容应明确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泄露程度等,并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启动应急计划。 3.3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危险化学品事故或险情报告后,应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在事故现场设立现场指挥机构,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确定应急救援的实施方案、警戒区域;组织指挥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汇报和通报事故有关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救援中心发出救援请求等。 3.4 事故发生后,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火焰辐射热、爆炸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 3.5 隔离事故现场,建立警戒区。组织事故区域内和周边人员疏散,包括撤离和就地保护两种。撤离是指把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人员从危险区域转移到安全区域。一般是从上风侧离开,必须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就地保护是指人进入建筑物或其它设施内,直至危险过去。当撤离比就地保护更危险或撤离无法进行时,采取此项措施。指挥建筑物内的人,关闭所有门窗,并关闭所有通风、加热、冷却系统。 3.6 现场控制。针对不同事故,开展现场控制工作。应急人员应根据事故特点和事故引发物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 3.7 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处置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