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_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

DB37_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 020B 01DB37山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404—2018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Rule for Field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Varieties (Lines) against Crown Rot2018-08-17发布201809-17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齐军山、张悦丽、张博、马立国、李长松、祁凯、赵洪海、徐作斑I DB37/T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技术规范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田间鉴定的接种体制备、田间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术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山东小麦品种(系)抗茎基病的田间鉴定。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2.1接种体通过人工制备能够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2.2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透3接种体制备将小米放入沸水中煮沸2min后倒出,用冷水快速冷却并冲洗3次~4次,待晾至表面无水时分装、加塞、包扎,高温湿热灭菌30min,冷却后接种当地优势孢菌(Fusarfuspp.)(病害症状和病菌形态特征见附求A)菌丝块,25C恒温培养7d10d,每天摇光2次,确保病原菌均匀分布在米粒表面,至小米上长满菌丝,取出备用。4田间抗病性鉴定4. 1鉴定圃选址鉴定面应设置在人工营造的病周或病害常发区,具备利于发病的环境条件。将病面地块分成面积为1.5m(1.5×1m)的小区,小区间隔0.8Ⅲ。每个小区搭种1个品种(系),每品种(系)种植5行,行距25cm,重复3次。4.2接种时期与方法先将用小米培养基扩繁的接种体均匀散在播种沟里,每个小区15g,然后搭种小麦4.3田间管理不追施肥料,其它按一麦田管理。4.4调查方法 DB37/T小麦灌浆后期,每小区采用5点取样法,每点取20个单茎调查。5抗性评价5.1抗性级别划分5. 1. 1病害分级标准:a) 0级:整株茎秆无症状:b)1级:地上部基部第1叶鞘变褐色,但茎节没有病变:c)3级:地上部分第1茎节变褐色:d)5级:地上部分第2茎节变褐色:e)7级:褐色病斑超过第2茎节,但无白穗:f)9级:褐色病斑超过第2茎节,产生白穗或因发病而无穗,5.1.2病情指数计算公式:病情指数=Z(各级病株数×病级代表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的代表数值)x1005. 1. 3抗性级别划分:a)免疫(I):平均病情指数为0:b) 高抗(HR):平均病情指数为0.01~10.00:c)抗病(R):平均病情指数为10.01~20.00:d)中抗(MR):平均病情指数为20.01~~30.00:e)感病(S):平均病情指数为30.01~~40.00:f)高感(HS):平均病情指数大于40.005. 2鉴定有效性判定若感病对照品种达到感病(S)级别(病情指数≥30.01),该批次鉴定有效。5.3非一致性抗性判定5.3.1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的结果中,如果2年的抗性级别是一致的,则此抗性级别作为最终鉴定结论。5.3.2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相差一个抗性级别,以最低抗性级别为准。5.3.3同一鉴定品种在2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抗性级别相差2个级别及以上的,则进行第三次鉴定。6鉴定记载表格小麦品种(系)抗茎基腐病鉴定记载表格参见附录B。2 DB37/T录A(资科性附录)小麦茎基腐病A.1病害症状小麦茎基腐病是一种由多种镰孢菌引起的土传病害,山东优势菌为假禾谷镰孢菌(Fusaripseudograminearum),主要症状包括:a)植株在生长前期受到侵染后,可导致种子萌发前的履烂及苗期枯要症状。苗期受到侵染后,首先表现出基部变褐的现象,然后扩展至胚芽鞘、根茎和叶鞘部位。根冠的侵染可引起根部的腐烂症状。病害侵染后引起根部组织表皮变褐,变褐部位可能出现在种子根和次生根上。c)引起茎部变(巧克力色)症状,可扩展至第六茎节,有时候会出现但一股不会上升至穗部,另外,潮湿条件下,茎节节点处可产生红色或者白色的菌丝,d)随者茎基膚病的发展,最终可形成白穗症状,致使额壳内无籽或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秕籽。在激湿条件下,由于腐生菌的作用,枯白穗变暗。A.2病原菌形态描述A. 2. 1假禾谷镰孢菌(Fpseudograminearum)25C黑暗条件下在PDA培养基上生长3d,菌落直径为4.1c~5.5cm,气生菌丝发达,一般为白色或粉红色,绒状,常潜培养Ⅲ边缘长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 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