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下消”医案41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下消”医案41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下消医案41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陈某某 男,65岁。病历号:61、3、26 由二十余岁即有口干,多饮,尿频,善饥诸症,四十年来求治各地,均诊断为糖尿病,时好时重,迄未根除,近年来血压增高,又患白内障,视物不清,大便秘结,空腹尿糖(+++)。 脉象弦沉,舌质暗 辨证立法: 糖尿病久,多有血压增高,是属阴亏于下,阳亢于上,下元愈虚,血压愈增,肝肾阴亏,久则及目,脉现弦沉,本元虚损已显,病久年高,宜用丸方图治,拟宣明黄芪汤加味。 处方: 紫河车60克 五味子30克 台党参60克 淡苁蓉60克 何首乌60克 生地黄60克 火麻仁60克 绵黄芪30克 寸麦冬30克 晚蚕砂60克 白蒺藜60克 天门冬30克 郁李仁30克 谷精草30克 川牛膝30克 磁朱丸30克 炒枳壳30克 杭菊花60克 干石斛60克 东白薇30克 杭白芍60克 野於术30克 上药共研细末,蜜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 二诊:前药连服三个月,屡检尿糖,均为阴性。血压已趋正常,惟视物常觉模糊。 再用丸方治之。 处方: 鹿胎膏30克 甘枸杞60克 干石60克 谷精草60克 紫河车60克 大生地60克 白蒺藜60克 决明子60克 杭菊花30克 淡苁蓉60克 磁朱丸30克 杭白芍30克 生黄芪60克 寸麦冬30克 葳蕤仁60克 全当归30克 上药共研细末,蜜丸重10克,早晚各服1丸,白开水送服。(《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按:糖尿病常兼有高血压症,病机多为阴亏于下,阳亢于上。 本例糖尿病病史极长,下元虚损至极,故血压高,便秘,视力模糊诸症均现。 施氏以丸药滋肾养肝以潜浮阳,服药三个月,不但糖尿消失,大便通畅,血压亦平。 再进丸药三个月,以竟全功。 中医之特点在于辨证,本案颇为典型。 刘渡舟 李某某 男,56岁。 患乙型肝炎一年,近日自觉口渴喜饮,小便色白频数量多。 尿愈多而渴愈甚,大有饮一溲一之势,腰膝痠软,手足心热,畏寒怕冷,大便干燥,二日一行。 经检查血糖210mg%,尿糖(+++)。舌红,脉沉细无力。 辨为消渴病之“下消”证,为肾中阴阳两虚,气化无权津液不化之证。治以补肾温阳化气为法。 附子4克 桂枝4克 熟地30克 山萸肉15克山药15克 丹皮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党参10克 医嘱:控制饮食及糖类食品。 服药七剂,小便次数明显减少,照原方加减又进三十余剂,则渴止,小便正常,诸症随之而愈。 查血糖100mg%,尿糖(-),转方调治肝病。 按:肾寓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宅。 消渴一证,本为阴虚,然阴阳相互维系,依存互根,病程一久,可阴虚及阳。 本案患者肝炎一年,继而并发消渴,有肾阳虚之象。 既不能蒸津液以上腾,又不能行气化以摄州都,故上为消渴不止,下为小便频多,以致形成饮一升,小便亦一升的情况。 《景岳全书·三消干渴》说:“又有阳不化气,则水精不布,水不得火,则有降无升,所以直入膀胱而饮一溲二,以致泉源不滋,天壤枯涸者,是皆真阳不足,火亏于下之消证也”说明消渴与阳虚不能蒸腾津液亦甚为密切。 水液偏渗于小肠,故大便反见干燥。治疗当于水中温阳,以蒸津化气为本。 《金匮要略》指出:“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本方在熟地,山萸肉、山药等滋补肾阴的基础上加上桂枝、附子温养之品,意在微微温补少火以生肾气,其配伍方法属“阴中求阳”之义,正如张 景岳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待阳生阴盈,肾气充盛,则蒸化封藏之功自复。 故口渴、溲频之症随之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施今墨 2 朱。 渴饮消水,日夜无度,自夏历冬,阅所服方,寒热互进,毫不一效。今饮一泄一,渴则饥嘈,明系肾阴竭于下,虚阳灼于上,脉转沉迟。沉为脏阴受病,迟则热极反有寒象也。 思壮火销铄肾阴,肾液既涸,必饮水自救。 症成下消,急滋化源,只则难挽,仿易简地黄饮子加减,生地、熟地、人参、麦冬、石斛、花粉、阿胶、甘草,服之效。 又令服六味丸加猪脊髓、龟胶、女贞子、杞子、五味,去泽泻、茯苓,得安。 林佩琴 3 一老人冬月口舌生疮作渴,心脉洪大而实,尺脉大而虚,此消症也。患在肾,须加减八味丸补之,否则后发疽难疗。 不信,乃服三黄等药降火,次年夏,果发疽而殁。东垣曰:膈消者,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 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 《脉诀》云:干渴饮水,多食亦饥,虚成消中者,调胃承气汤、三黄丸治之。 下消者,烦躁引饮,耳轮焦干,小便如膏脂。 又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六味地黄丸治之。 《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疮,不能食,必传中满鼓 胀,皆谓不治之症。 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葛根治之。 土中既平,不复传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