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 1、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作用 人类干预生态系统的后果就是把天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些要素转换为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陆地表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我们可以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干预程度的强弱排列出一种资源利用的序列,一种是人类尚未触及的天然生态系统,或人类有意尽可能保留其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如极地、高山和外海以及自然保护区; 另一只是人类的建设使其自然性质完全改变的生态系统。如城市生态系统(受人类控制程度最高,它更是靠从系统外输入物质能量来维持的,它本身又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水、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等。 );还有农业生态系统,等等。 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一节 人类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作用 2、生态系统的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 生态系统变化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人类福利: 1)安全:如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和其他物品的供应减少可能引发冲突;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导致自然灾害发生(如洪水、干旱、山体滑坡等)而影响人类生命安全。 2)获取维持高质量生活所需要的物质 3)健康 4)社会关系 5)自由权与选择权 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一、人类的适应行为 1、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 2、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 3、适应的可持续性衡量 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1、精耕农业前的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2、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3、工业化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二节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 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 1、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的衰落 2、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落 3、玛雅文明的消亡 4、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 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及生态系统管理 1、当代适应策略研究 2、生态系统管理 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六章 自然资源与人类生态 本章推荐阅读文章: 1、成升魁等. 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视角——自然资源流动过程的研究,资源科学,2006.2 2、沈镭, 刘晓洁. 资源流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析,资源科学,2006.3 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各要素的影响不是孤立地发生作用的,它在使某一要素发生变化时,也直接或间接地使另一要素或另几个要素发生变化。 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自学。 第一节 采矿的生态影响 一、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 二、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 三、对人体和社区的影响 第一百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二节 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 一、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 第三节 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一、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 二、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 三、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注意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1)人类活动与温室效应及全球变化; (2)资源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如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 (3)人类活动与土地退化及其生态修复(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或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引黄济津等;黄河灌溉对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七十一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七章 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 推荐阅读文章: 1、徐玖平: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中国工程科学,2001.11 2、Fei Yuan 1, Kali E. Sawaya, Brian C: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and change analysis of the Twin Cities (Minnesota) Metropolitan Area by multitemporal Landsat remote sensing,Remote Sensing of 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