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考研资料-玉器及简牍 .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牍 中国古代用竹、木制成的书写材料。流行于东周至魏晋时期(约公元前5 世纪至公元3 世纪)。纸被普遍使用后,简牍才逐渐废弃。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湖北随州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时代最晚的简是新疆地区晋墓出土的晋简。古代简牍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官方的各种文书档案、私人信件、各种书籍抄件、历谱,以及专为随葬用的遣册等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也是很珍贵的书法墨迹。对它们的发现和研究,是近代学术界的重要成果之一。 ①简,是简牍的最基本形式,或称札,用竹或木制成。居延、敦煌出土的文书档案、信件,以及一般书籍和重抄的诏令文件等,都用这种简抄写编册。 ②牍,是一种较宽的简。有的可宽至6 厘米,实际上已成版状,多为木质。牍多用来写书信、契约,或抄录医方、历谱,敦煌、居延出土的“过所”(通行证)也多用木牍抄写。墓中发现的木牍多是记随葬品的“赗方”(即“遣册”)。 战国时期写有文字的竹简和木牍,是迄今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牍实物。战国简牍内容、性质各异,文字较多,且有上下文可推寻,对考察战国时期楚、秦等国历史及文字等有重要意义。 秦汉时代最常用的书写材料是竹简和木简。前者称“简”,后者称“牍”和“札”等。将简编联起来,便成为册。称为简册。 云梦秦简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11 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竹简共1100 多枚。 简的形制与内容 简长23.1~27.8 厘米,宽0.5~0.8 厘米。简文墨书秦隶,一般书于蔑黄上,少数两面墨书。字迹大部分清晰可辨。从简上残存的绳痕判断,竹简系以细绳分上、中、下3 道编连成册。内容以秦代法律、文书为主,另有《编年记》等,共9 种。云梦秦简对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有重要的价值。 银雀山汉简 汉武帝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竹简。分别出土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1 号和2 号汉墓中。位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4942 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 简的形制与内容 竹简全部是竹质的,只有与竹简同出的牍是木质的。竹简的长度有3 种,汉代简册的不同长度,是汉代礼制的反映。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的,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武威汉简 在甘肃省武威汉墓中发现的汉代简牍。医药简,《仪礼》简 等 居延汉简 居延烽燧遗址中出土的简牍。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中叶,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和甘肃省金塔县。 内容:居延汉简的内容 绝大部分是汉代边塞上的屯戍档案,一小部分是书籍、历谱和私人信件等。还出土有吏民出入关的登记簿和过所等。居延汉简是继敦煌汉简之后发现的最重要的汉代边塞屯戍文书。在内容和数量上都大大超过了敦煌汉简,为汉代历史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敦煌汉简 甘肃省敦煌县汉代敦煌郡烽燧遗址和玉门市、酒泉县汉代酒泉郡烽燧遗址中发现的简牍,统称为敦煌汉简。时代约自西汉武帝末年至东汉桓帝时期。 简的内容主要与屯戍有关,如戍卒名籍、戍卒廪食簿、记录戍卒日常工作的“戍卒作簿”、记录士兵装备和兵器的“守御器簿”、出入关卡的登记簿“出入关致籍”等。有诏书律令的抄件,有邮书封检和书信,另外还有治病的医方和治马伤水的兽医方等。敦煌汉简是近代最早发现的汉代木简,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 中国玉器的艺术风格 在中国南方,良渚文化的大型玉璧和高矮不同的多节玉琮,标志着治玉工艺已与石器工艺开始分离。玉器造型较为复杂,已能碾琢阴线、阳线、平凸、隐起的几何形及动物形图案装饰,具有朴素稚拙的风格。 商周时代的玉器以形象单纯,神态突出,多用双勾隐起的阳线装饰细部为其特征,并出现了俏色玉器。 商周玉石器 商周两代以玉和宝石为原料制作的礼器、实用器和装饰品。商周时代,玉和玛瑙、水晶等宝石的价值逐渐被认识,玉石制品的数量和品种都有增多,雕琢工艺也有提高,很多玉石制品被赋予特定的含义。 商周玉石器大致可以分成3 大类:①礼器、仪仗类。狭义的礼玉指琮、璧、圭、璋、璜、琥6 种玉器,是6 种“瑞玉”。广义的礼器则泛指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这些器具质地较软,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不是实用之物。②实用器皿类。大多有明显的使用痕迹。③装饰、艺术品类。主要为环、玦、笄、钏、珠和多件玉与宝石等组成的坠饰、串饰等,其中有不少玉石制品雕琢出人物、飞禽、走兽或龙凤、怪鸟、怪兽等形象,表面刻有精细的装饰纹样。 玉石器的出土情况 玉和宝石制品多出自商周墓葬之中,尤以大、中型贵族墓出土的数量较多。它们在墓中的放置位置似有一定规律:礼器、仪仗类有的与其他礼器一起放置在椁室之内、棺椁之间或椁顶之上,大部分玉石器,尤其是装饰艺术品类都放在墓主人的头、颈、胸前、腰间及手腕等部位,大致反映死者生前佩带时的情形。

文档评论(0)

lucyliu1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