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xVIP

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PAGE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5 页 哈三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高三学年第三次验收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期,周公旦提出的天命观认为,统治者承受天命,必须负起天命赋予的道德责任,而上天只以道德的标准裁决统治者是否称职。这一观念旨在 A.指出商朝因暴政而亡 B.否定天命的客观实在性 C.为仁政学说奠定基础 D.论证周朝统治的合法性 2.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然则商人六世以后,或可通婚,而同姓不婚,自周而始。”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保证各级贵族特权地位 B.满足政治需要巩固统治 C.促进交流维护统一局面 D.控制诸侯扩大统治疆域 3.先秦时期,有思想家提出:“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些主张 A.强调了君主集权的重要意义 B.代表了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 C.体现了国家治理的现实需求 D.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 4.右图这一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 A.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B.巩固国家统一的体现 C.天圆地方观念的表达 D.货币形制发展的结果 5.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多次东巡,其中关东是巡游的重点地域,每次都抵达东海之滨。他首次东巡最为隆重,登临泰山等文化名山、举行封禅大典、立碑刻石以颂秦德。秦始皇第四次东巡时,曾举行祭祀舜帝和大禹的典礼,祭拜华夏先王。由此可知,秦始皇东巡 A.旨在学习齐鲁先进文化 B.消弭了关东士民的敌对情绪 C.扩大了秦朝的统治疆域 D.利于建构秦王朝的国家认同 6.陵县是指统治者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这一举措旨在 A.维护皇室独尊地位 B.促进都城周边发展 C.防范地方势力壮大 D.强化社会等级观念 7.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中有关于测定“圭田”“邪田”“环田”等不规则农田面积的算题,所举应用算题中田亩面积最小的实例只有0.0014285亩。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A.古代中国数学理论的完善 B.土地私有制度的发展 C.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普及 D.民本思想的不断发展 8.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写出评语,吏部据此考核授官。据此可知,中正设置意在 确定人才标准 B.选拔有用之才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社会秩序 9.唐宋以来,宰相出任藩镇节度使或藩帅带宰相官衔者,称为使相。 时间阶段 数量 出身 所在 结果 玄宗 (44年间) 8人 多科举制出身; 安史之乱后奖赏军功 大部分都为宰相,一直在中央 代天子 巡边 肃宗—懿宗(100年间) 36人 几乎都是 藩镇节度使 多数在藩镇, 不在中央 形成大量强藩 僖宗—哀帝(34年间) 67人 强藩霸臣推荐 几乎全部在藩镇,不在中央 藩镇之间频繁征战 据上表可知唐中后期使相的变化 A.表明藩镇割据愈演愈烈 B.说明藩镇制度名存实亡 C.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D.推动中枢权力体系完善 10.南宋人王栐说:“唐末进士不第,如王仙芝辈倡乱,而敬翔、李振之徒,皆进士之不得志者也。……故圣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材料表明宋朝科举制 A.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提高官僚队伍素质 D.利于统治秩序稳定 11.崇尚耕读的明初学者吴与弼教导弟子:“秀才,若为慵懒,他日何从到伊川(程颐)门下,何从到孟子门下?”;清代思想家颜元也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逞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由此可知 A.生产劳动蕴含的道德教化价值得到重视 B.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重农抑商思想是儒家学者的基本认知

文档评论(0)

小青欣文案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