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北师版八上).pptVIP

历史: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 课件(北师版八上).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据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李鸿章 李鸿章说的北洋舰队失败的原因对吗?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前:不作认真准备 战中:避战自保,消极迎敌 万寿庆典,挪用军费 有些官兵贪生怕死 从甲午战争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教训?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落后就要挨打 * 这是明治天皇的照片,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王位。1860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他即位初期,正值倒幕运动高潮。倒幕派从他那里取得密诏,宣布武装讨幕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统治,建立了近代天皇制专制政权。此后明治天皇政府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称为明治维新。从此,日本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其第一步是攻占台湾,第二步是吞并朝鲜,第三步是进军满蒙,第四步是灭亡中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纮一宇”。而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前两个步骤的重要环节,由于其自身实力资源都不具备相应条件,所以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来达到目标的实现。 * 朝鲜问题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突破口,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4],诱使清朝出兵朝鲜。清朝没有识破这是日本的阴谋,于是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精锐2500人于6月6日左右在朝鲜牙山登陆,在此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6月11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当时聂士成就向清朝实权人物李鸿章建议迅速撤兵,这样便使日本在朝军队陷于孤立,在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会自动撤军。但李鸿章迟疑不决,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 1894年日军增至3万人,驻朝清军陷入包围,形势紧张。 7月21,李鸿章雇佣英国商船运送清军,被天津日本间谍探知。日本派战舰在丰岛海面集结。不宣而战炮轰护送舰济远号,方伯谦挂白旗逃走。700人殉难 平壤战役1.6 1.7万人,叶志超狂奔500里 * 1895年,黄海大东沟海域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铁甲舰与铁甲舰对决的大海战,中国北洋舰队被日本联合舰队重创。撞击日舰吉野号失败后,邓世昌与致远舰共存亡,和爱犬一起自沉殉国。 光绪皇帝闻讯,悲痛中写下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下午5点,靖远、来远连两艘受损战舰经抢修后重新投入战斗,附近海域的清炮舰也来支援。日方怕遭鱼雷袭击,撤出战斗。黄海海战结束。 黄海海战历时5个多小时,日本方面5艘舰艇受重创,伤亡600多人。北洋舰队5艘军舰沉没。伤亡1000多人,略大于日方。 李鸿章认为北洋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不能放开手脚去和日军。因此提出了“保船制敌”的消极防御方针,命令北洋水师,躲在威海卫军港中。 * 避战保船的危害? * 黄海海战后朝鲜的日军很快突破清军防线,跨过鸭绿江,将战火烧到我国境内。 11月22日攻占旅顺,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历时四天,遇害同胞2万多人,全城仅余36人。脸上刺免杀记号,用以掩埋尸体。 决定攻占辽东半岛,企图南下华北平原。 清政府山海关外集结6万人,而部署在山东半岛的兵力相对薄弱,大约1万6千人。 1895年初,日军2万人,25艘军舰,16艘鱼雷舰掩护下,在山东荣成登录,清军阻击失利,威海卫后防要塞尽失。北洋海军内的外国顾问英国人马格禄、美国人浩威等,勾结部分贪生怕死清军将领,公开威胁海军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在得到陆路增援无望密报后,令各舰同时沉船,以免资敌,遭到抵制,旋又令剩余舰船拼死突围,也无人执行。 * * 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澎湖、辽东半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日本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 *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一、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日本的大陆政策 明治天皇睦仁(1852—1912)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继承皇位。1868年改年号为明治元年,在位时期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日本完成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日本的对外扩张计划:大 陆 政 策 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 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卡法森林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20024141000030
认证主体深圳市尹龙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ATBK8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