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歌剧之夜(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音乐_【课堂实录】歌剧之夜(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歌剧之夜(二)》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歌剧《洪湖赤卫队》1959年首演于武汉。主要描写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刘闯带领下,同以彭霸天为代表的反动势力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的故事。 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音乐,在吸收江汉平原一带的民歌和天沔花鼓戏等音乐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信达创造,成功地写出了《洪湖水,浪打浪》、《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小曲好唱口难开》、《放下三棒鼓,扛起红缨枪》等优秀唱段。 《洪湖水,浪打浪》是歌剧第三场中韩英与女赤卫队员秋菊的二重唱,它以抒情明快的格调、清新优美的旋律,表达出对家乡和共产党的赞美之情。在这首歌曲中,多处运用了装饰音。这些装饰音的加入使得曲调更加自然、婉转、生动而富于民族和地方特色,同时也使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难度有所增加。 五幕歌剧《白毛女》1945年首演于延安。剧本取材于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佃农杨白劳与女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农民大春相爱,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恶霸地主黄世仁借了高利贷。除夕之夜,黄世仁逼死外出逃债回家 的杨白劳,抢走其女儿喜儿到黄家抵债。喜儿在黄家受尽虐待,又被黄世仁侮辱,黄家准备卖掉喜儿以灭罪证。在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逃进深山,三年的煎熬使她头发全白,当地传说为“白毛仙姑”。1949年投奔八路军的王大春随部队来到喜儿家乡。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救出了喜儿,喜儿获得翻身,穷苦百姓斗倒了地主。 这两部歌剧都属于“中国新歌剧”。它们是用了西洋歌剧的外壳,装了中国的故事、中国的音乐、中国的嗓音…… 正如著名剧作家贺敬之所说:相对于旧戏曲,它们是新的;相对于西洋歌剧它们是中国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二上册第三单元《歌剧之夜》(一)中对西洋歌剧有所了解,但是对“中国新歌剧”的了解却不多。“中国新歌剧”是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流行歌曲占据了中小学生的大部分的音乐艺术欣赏空间;而民族歌曲、民族音乐却饱受冷落,少人问津。所以,在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已经成为我们音乐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节课,教材提供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曲调婉转流畅,清新优美。歌曲中多处运用了装饰音,使得歌曲的演唱难度有所增加,教学中应引起注意。同时,歌曲中有几处变换节拍的地方,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提示学生注意唱准。 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情境、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带着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教师给予适当点拨,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浅尝运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动作表现聆听时自己的心中所感,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节拍,同时也感受到了旋律特有的水波一样的摇曳感。 教学内容: 学唱《洪湖水,浪打浪》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 学唱《洪湖水,浪打浪》的片段,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 过程与方法 了解歌剧《洪湖赤卫队》的剧情。 了解装饰音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国歌剧的发展过程。 能够正确的演唱歌曲中的装饰音以及节拍变换等部分。 能够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洪湖水,浪打浪》。 教学难点: 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中,多处运用了装饰音,在教学中应做适当的铺垫练习,使学生在演唱歌曲时能够准确的表现歌曲这一生动的旋律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初二上册第三单元 歌剧之夜 (一)中的音乐,让学生聆听。 聆听音乐,根据以前的欣赏经验,说出所听音乐的作品名称 2分钟 通过欣赏聆听过去听过的西洋歌剧,作为对比,引出本节课的中国新歌剧。 二.新授 1.首次聆听歌曲《洪湖水,浪打浪》感受音乐。 在学生聆听音乐前提出五个问题: 这首歌速度是怎样的? 这首歌运用了哪些演唱形式? 这首歌的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 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这首歌是用了怎样的情绪来演唱的? 1.一边聆听音乐,一边思考教师提出的五个问题,感受音乐带来的五个方面的感受。 2.聆听完毕回答以上五个问题。 (附)参考结论: ①歌曲速度为中速。 ②运用了独唱与二重唱两种演唱形式。 ③这是一首具有湖北民歌风格的歌曲。 ④抒发了歌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⑤用赞美的(自豪的)情绪来歌唱。 5分钟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音乐,在欣赏中重点从这五个方面来感受音乐,探索音乐。 2.再次聆听音乐,用体态动作表现音乐感受。 提出任务:闭上眼睛,认真聆听音乐。体会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并尝试用体态动作 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尝试用自己的体态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听完后小组交流。 6分钟 尝试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理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