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化安全知识PPT培训教学PPT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剧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易制毒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电镀生产安全操作规程 二、工序安全操作 1 溶剂除油操作安全 1.1 工件清洗现场的防静电应符合GB12158的要求。 1.2 工件清洗现场,溶剂存放量不应超过半班次的使用量。 1.3 工件清洗现场应在单独的场所,室内严禁明火及其他火种。 1.4 工件清洗地点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盛放溶剂的容器应加盖,且溶剂量不应超过容器体积的2/3。 1.5 工件应以干燥状态进行工序操作。 2 碱性除油操作安全 2.1 工件挂入碱性槽液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不应用手操作。 2.2 槽液飞溅到皮肤上,应立即去除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弱酸清洗。 2.3 用铁丝筐装工件除油时,工件不应高于篮筐高度的三分之二。 2.4 手工操作电解除油处理、放入工件时,应先将电源关闭,放好挂具后再开电源;取出工件时,应先将电源关闭后再取出挂件。 2.5 定期清除槽液上的薄层泡沫,以防爆炸。 2.6 添加氢氧化钠时,应将成块的氢氧化钠破碎后装在铁丝筐中,然后放入冷水中溶解后再添加入槽。 5 氰化电镀操作安全 5.1 应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储存及使用电镀用氰化物。 5.2 应定期检查通风系统运行是否正常。在操作前,应打开通风设备通风15分钟以上,通风机出现故障,应停止操作。 5.3 所有氰化槽应尽量远离酸槽,镀前侵蚀工序后,工件尤其是形状复杂的工件应清洗干净,防止将酸带入槽内形成剧毒氰化氢气体;氰化镀后的清洗槽应为专用槽。 5.4 采用蒸汽加热系统的含氰化合物的槽体(包括清洗槽),其尾气管路不应和其他非工业用途的蒸汽管路连通。 5.5 清洗阳极板时,应使用冲洗,不应用擦干处理。阳极棒和阴极棒不应采用酸直接清洗方法,宜将极棒取下后清洗。 5.6 掉入槽内的工件禁止用手捞出,而应使用专用工具。 6 槽液配置操作安全 6.1 镀液的配置和调整,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操作,由专门操作人员在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6.2 槽液混合作业时,添加槽液应缓慢加入,同时进行充分搅拌。 6.3 配置溶液时,应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地方进行。 6.4 在进行药品溶解操作时,易产生溶解热的化学药品应在耐热玻璃器皿内溶解。 6.5 镀液配置和调整时,一般将固体化学药品在槽外溶解后再慢慢加入槽内,不应将固体化学药品直接投入槽液中。 6.6 不应用浓酸、浓碱直接加入槽液调整其pH值。 (3)加强个人防护。在存在有害物质的作业场所作业,应采用防护服、防护面具、防毒面罩、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具。 (4)提高机体抗御力。对于在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应享受必要的保健待遇,加强营养和锻炼。 (5)加强对有害物质的监测,控制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低于国家有关标准。 (6)对接触有害物质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实行转岗、换岗作业。 (7)加强有害物质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卫生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急救 职业中毒现场急救三步骤“一离开,二维持,三治疗”, 一.要迅速脱离有毒环境; 二.要维持中毒者呼吸心跳; 三.要尽快入院抢救或观察,解毒排毒,组织治疗急救中细节问题也很重要。 如救援人员应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入现场;将中毒者立即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场所,保持呼吸畅通;若中毒者衣服、皮肤沾染上毒物,应立即脱去污染衣物,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防止经皮肤继续吸收;对遇水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应先用干抹布擦去毒物,再用水冲洗。接触过毒物的人员在脱离有毒环境后即使感觉良好,也应暂时减少活动,密切观察。 吸排风系统 送风口 排风口 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 应急救援是指在事故发生后,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因施救措施不当,盲目施救造成事故扩大的案例: ·2012年6月9日13时许,东阳市某公司职工屠某,在进行污水处理池清理时,不小心掉进池里,同一个车间的电工彭某,叫来厂长杜某和经理蒋某等人,一起进入池中施救,但由于施救人员均未戴相应防护设施,相继中毒,事故造成4死,2伤。 ·2003年12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在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混有剧毒硫化氢毒气的天然气造成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中毒就医,6万多人被紧急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强碱类的现场急救 强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铵等,可迅速吸收组织内水分,并与组织蛋白结合成胶冻样的碱性蛋白盐,与脂肪组织结合成肥皂,造成严重的组织坏死而中毒。 1、皮肤烧伤,应立即用大

文档评论(0)

liuxing0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