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行山文书中“刘二姐现象”
“刘二姐现象”的提出
20XX年11月,邯郸学院入藏了一批主要来源于晋冀豫交界地区太行山区的民间文献,时间上自明代起直到20世纪70年代,有12大箱10万件左右,是研究这一时期太行山地区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批文献被定名为“太行山文书”。笔者在太行山文书研究中,发现不少有关“刘二姐拴娃娃”同题材的、不同时期地方小戏或曲艺唱本,代表性版本有光绪十二年兴文阁版弦子腔《刘二姐上庙》、民国初期北京打磨厂学古堂版《刘二姐拴娃娃》及中华印刷局版滑稽大鼓《刘二姐拴娃娃》等。这些唱本的主角均为同一个人物——美丽风流的“刘二姐”,叙述的也均为同一个故事——婚后不育到庙里“拴娃娃”。虽然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和事件相同,但其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市井百态,均随时代和地域不同而改变着。如此众多的唱本均同时指向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极具历史文化典型性与研究价值。 单从这几个典型版本的“刘二姐”成书或流行年代看,这一现象从道光到民国至少一百年时间里,一直流行于中国市井坊间。刘红林在《长三角地区曲艺的历史沿革》一文中介绍弹词历史时,提及“明代中叶以后,一般称作弹词,留有传本《雷峰塔》《刘二姐》两种。”由此推断,“刘二姐”这一形象至少在明朝中叶,就已存在于长三角地区的弹词唱本中。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除上述几个典型唱本外,还发现不少其他艺术类型或传播方式的“刘二姐”,广泛流行于市井坊间或相关文献记载当中。如晚清民初风靡于天津的各种曲艺形式的“刘二姐拴娃娃”,清末杨柳青版画中有“刘二姐拴娃娃”,成书于1922年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了不少各地拴娃娃风俗。如今的河南坠子、曲剧仍有传统保留剧目《拴娃娃》。可见,“刘二姐拴娃娃”这一现象的历史跨度,从明代中叶至今至少已约有五百年之久,具有典型的历史悠久性。
仅从现有资料反映的地域分布看,“刘二姐拴娃娃”现象广泛存在于江浙长三角地区,北京,天津,安徽寿春,河南淮阳、安阳,河北张家口、邢台、邯郸,山东泰安、聊城等地,各地艺术表现形式有弹词、天津时调、京韵大鼓、单弦、北京琴书、山东梆子、河南坠子、河南曲剧、河北梆子、邢台弦子腔、邯郸鸡泽弦子腔等。北京琴书单以表演“刘二姐拴娃娃”而出名的演员就有翟青山、吴长宝、关学曾等。在戏剧界有一副流行很广的对联叫“刘二姐逛庙,杨五郎出家”。
这一现象与秦汉时期把赵地美女习惯称作“赵姬”,汉乐府诗中把美女习惯称作“罗敷”,云南把美女习惯称作“阿诗玛”,广西把美女习惯称作“刘三姐”,藏族地区把美女习惯称作“卓玛”等历史文化现象,有惊人相似之处。尤其是“拴娃娃”这一行为,反映出的是中国社会世俗信仰、生殖崇拜、风俗人情、市井百态,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传统对底层民众的深刻影响,均具有典型的标本似的历史文化意义。而且,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版本的对比研究,还可以从中洞察底层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同时代特征及其变迁轨迹,应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笔者首次称之为太行山文书中的“刘二姐现象”。
原始生殖崇拜与“刘二姐现象”
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便开始了生殖崇拜。那时候人们仅仅依据孩子是女性所生,便把女人和女性生殖器当作神秘生殖力量的源泉或寓所,顶礼膜拜。在各地考古发现的岩画、出土文物中,均有女性生殖器和怀孕女性形象出现。这种人类对自身的生殖崇拜,有效性极其有限,于是逐渐转向对那些生殖能力强大的自然物的崇拜。
仰韶文化中的“鱼祭”“鱼纹”,颛顼是半人半鱼的鱼妇,鲧是一条“白面长人鱼”等记载,反映的就是人们对鱼的生殖崇拜现象。鱼的形状与女性外阴相似,鱼腹又多子,繁殖力强大,于是人们相信鱼身上一定寄寓着某种神秘的生殖力量。后来出现的“鱼轩”“鱼书”“鱼蓝”“鱼灯”“年年有鱼”,都是人类早期对鱼生殖崇拜留下的痕迹与证据。
蛙,一夜春雨,便蝌蚪成群,显示出强大的繁殖力;且蛙的肚子浑圆膨大,与怀孕妇女的肚腹相似,因此,蛙也是被赋予了神秘生殖力量的象征,被加以崇拜。临潼姜寨出土的鱼蛙纹陶盆中,就有典型的蛙形图案,蛙身浑圆而膨大,其间斑点密布,寓意蛙腹多子的强大生殖力量。
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的神话,就是从蛙的生殖崇拜演绎而来。浑圆无垠的苍穹,被祖先想象成蛙腹;满天密布的繁星,被看作是腹中蛙籽,后来演化成了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子。一位“一日七十化”的蛙女,便被塑造成我们民族最初的母亲神。
后来,我们的祖先又把蛙与月亮联系起来,倍加崇拜。月,盈亏圆缺,恰与孕妇肚腹膨大缩小现象类似;成年女子的信水,每月一次,也与月亮的盈亏圆缺同步,因此称“月经”。这样,月亮又被赋予了生殖意义上的神秘联系,被想象成神蛙,或认为有这样一只神蛙存在于月亮之中,并为这只神蛙取名“蟾蜍”,之后又转音为“嫦娥”,最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医整脊疗法选择题及答案.pdf
- 低脂高蛋白的健康风潮——即食鸡胸肉品类报告.pdf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 ANSI CTA-2034-A-2015 家用扬声器的标准测量方法 Standard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In-Home Loudspeakers.pdf
- 撤销清算组备案及债权人公告范文.docx
- NYT2915-2016 水稻高温热害鉴定与分级.pdf
-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研评比活动总结简报2021《课堂展风采 教研促成长 》.docx
- 端正入党动机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课件.pptx VIP
- 15 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五——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预防接种_孙金峤.pdf VIP
- 医院培训课件:《用药错误案例分析之RCA根本原因分析法》.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