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pptVIP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精品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 我国科技的重大发展 我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 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 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他是谁? ________ 功臣: 钱学森 猜一猜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他是谁? ________ 邓稼先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被誉为“两弹元勋”。 猜一猜 1983年12月22日,我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 “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 中华第一星—— “东方红—1”号卫星 (1970年) “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 1)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于16日顺利返回。 2)2005年10月12日,中国“神舟六号”升空。17号顺利返回。 2008年9月27日,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出舱活动任务的航天员翟志刚正在出舱活动 。 2000年世界第一例体细胞克隆山羊在中国诞生 董雅娟夫妇与他们的克隆牛 硅谷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材料1:硅谷的地理学名是圣他克拉拉谷。 在硅谷不到4000平方千米的表面上,聚集了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 每年产生3000多项技术专利,每年有30--40家公司上市,每周有11家IT企业诞生,每天“制造”62位百万富翁 。 1998年,硅谷的总产值约有2000亿美元,大约是中国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它是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神经中枢。 材料2: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为84年、电动机为65年,而第三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则多在10年以内,如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仅为1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1、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 , 而且大大加快了 的速度, 缩短了 的过程。 大量的科技成果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知识变为物质财富 科学 技术 生产力 材料2:空间技术不断发展,卫星种类不断增多,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观测手段,也促进了电子、喷气、真空、低温、半导体、电子计算机、遥感遥控、激光和材料等新技术的发展。 材料1:生物工程技术可运用到医学,电子计算机可用于工农业\科研\教育\国防建设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2、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 ,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 的革命。 相互渗透 好几项技术 科学 技术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3、 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 所占 的比重不断上升。 新技术 科技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 瓦特 史蒂芬孙 蒸汽机 火车机车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兴起的标志: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革命的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简要情况 原子能 计算机 生物工程 航天技术 1945年7月16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新墨西哥州沙漠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用于二战. 1951年,美国首次实验原子能能发电。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 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核能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和平目的。 核电站 核医学 1945年,美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 台式液晶电脑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电子计算机已拥有能够向人类挑战的智力水平,1997年5月11日,在国际象棋“人机大战”最后一局较量中,IBM超级计算机“深蓝”仅用了一个小时便轻松战胜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卡斯帕罗夫,并以3.5比2.5的总比分赢得胜利和70万美元的奖金。机器将可能与人体结合在一起,未来将微型超级计算机植入人脑也可能变成现实,那时人到底是机器,还是人,是一个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人类利用电子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嘻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