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六朝至唐宋印章的艺术特征.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六朝至唐宋印章的艺术特征 六朝以后,印章艺术开始走下坡路, 到唐宋进入“沉沦”、“晦暗”时期,这是印学史上的传统认识。清代的篆刻家、评 论家有不少论述,喜欢用铁钉代刀的篆刻家蒋元龙认为““摹 印由来溯汉秦,法流唐宋渐沉沦” . 《印人传》的作者周亮工认为“唐宋元无印章”。桂馥说:“摹印变于唐,晦于宋”,众口一辞,这时唯有西冷八家之首的丁敬敢于反潮流,逆众议。他在《论印诗》中写道: 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土 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丁敬能站在“篆刻思离群”的积极求变立场上, 反对墨守汉印, 主张突破创新, 从中看到了六朝以来印文如岭云舒卷变幻的妙处,肯定了唐宋 印篆有它屈曲盘旋的艺术美,没有把唐宋印章贬得一无是处,这是实事求是、符合历史实际的一种看法,在当时情况下是难能可贵的。艺术之路在于开拓、探索、创新,如果只会亦 步亦趋、墨守前人陈规, 势必将艺术引进死胡同, 魏晋以后,由于文字从隶书演变为楷书,纸张代替了简策,以及钤用方 法、范围的变化等。 印章的文字、 形制、钮式、大小、材料、用途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魏晋时期的印章与汉印相去不 远,但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印文渐趋草率,布局随意不经心,如果说汉印的总体风格是端庄厚朴、匀称方正的话,那么魏晋印章的风格就是峻利劲挺,舒放自然。到南北朝时官 印印面逐渐加大,一般都是凿制,文字和刻工都更加草率, 逐渐丧失了汉印制作精美、 文字端庄厚朴、 结构谨严的风格。到唐宋时期,已与秦汉印章大异其趣,主要有以下变化:文 字的改变。从六朝以后,汉字从秦篆汉隶演变为楷书、行草书,印章文字也因时而变,从先秦汉魏的古文、小篆、缪篆演变为唐宋的九叠篆文。唐宋官印大多采用九叠篆,所渭九叠篆,就是线条多次曲叠的篆文,倒不一定实指九叠,古人以九表示数之多。九叠篆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将线条延伸折叠、任意弯转,以求匀称地填满印面。至于折叠次数的多寡,要根据印文笔画繁简设计,有五、六叠,也有十叠、十一叠,甚至多到十五、十七委的。采用九叠篆,与当时印面加大有关,印文疏密杂处,很难布局,为了达到匀称美观的目的, 就将笔划少的文字线条屈曲折叠、 做到间距相等, 填满印面,这种手法符合实用规律与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九叠篆官印都 作朱文,盛行于宋元,为明代、清代早期的官印继承使用。应用范围的改变,印章在唐以前主要用作封泥和佩带,作为凭信和权益的表征。汉代以前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竹木简赎,印章用于封检,为了使封泥上的字迹醒目。多阴刻白文。汉代发明了造纸,东晋桓玄帝时下令“以纸代简”,到隋唐时纸张完全取代了竹木简牍,印章开始用印色钤印在纸上。在纸上钤铃印,白文印章不如朱文印章清楚醒目,随唐时官私印多改为朱文阳刻。这个时期,私印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印 章与文学艺术相结合, 出现了书画署名、 鉴藏、考订、斋馆、别号、诗词、成语印等,实用性的印章逐渐向篆刻艺术过渡,印章与绘画、书法、诗词相映成辉。形成东方特有的一种艺 术形式。印面和印钮的改变。 秦汉时印章受小块封泥的限制,印面一般在方寸( 2.3 厘米见方 )左右。隋唐印章制度趋于复杂,以印的方长厚薄、 印面大小,区别官秩品位的尊卑高低,官印趁变越大,一般在 5. 6 厘米见方左右,大的有 10 厘米以上,甚至 13 厘米见方的。边框与印文粗细相比,逐渐加 宽,宋代官印几乎全用宽边。隋唐以后由于印章体积变大,不便于佩带,对印钮的形制已不讲究,大多为鼻钮,有的制作成柄形,植于印背正中,便于手握钤盖,后代印钮均仿此形制。唐宋官印仍用铜印,但往往在印背或印侧镌刻年月和掌铸官名。私印印材渐趋多样化,隋唐时代官印传世很少。唐代印章制度规定废印上缴,由礼部员外郎收缴后,先在厅 前大石上碎其字再销毁 (见宋代宋敏求《春明退朝录》 )。目前能见到的隋代官印有“广纳府印”等几枚印章, 书体近小篆,文字工整但有所增损,不合六书之义,此印凿有隋文帝开皇 十六年铸造的款识。唐代官印有 1973 年新疆吉木萨尔县出土的“蒲类州之印”等。隋唐以后的官印由于传世实物少,清代以前的印谱都不收录,清代以后印谱有少量著录。瞿中溶 的《集古官印考》收唐以后官印 100 多方,但仅有考证而无印文;民国初年罗振玉著的 《隋唐以来官印集存》 问世 (录印 多方 ),这才有了专书著录。宋代官印流传较多,大多不是科学发掘出土的,真伪难辨,宋代私印传世极少。解放以来,科学考古出土的汉印较多,唐宋印章很少,特别是宋印更为稀少,在南京江浦县、浙江新昌县等处出土过可数的几 方宋代私印。宋代官印有一次重要的意外发现, 1978 年浙 江嘉兴地区开挖排涝工程,在橄浦镇内东南角、古水军寨地 下 2. 4 米处,挖得宋代铜官印 9 方,除一方是北宋元伪年间 禁军基层将领的印信外,其余 8 方都是南宋水军各级将领的 印信,9 方官印印面

文档评论(0)

183****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