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第五章学习要点(适用于大陆本科班).docVIP

《中国医学史》第五章学习要点(适用于大陆本科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史》第五章学习要点 (供大陆本科班使用) 第五章 临床各科的充分发展与理论的升华 1. 何谓:翰林医官院、漏泽园、熟药所、太医局、三舍法、校正医书局? 翰林医官院:专职医药行政,包括对军旅、官衙、学校派出军官,管理医药等事务,从而把医药行政与医学教育分立开来 漏泽园:是官府用以安葬无名尸体和家贫无葬地者的公共墓地 熟药所:亦名“卖药所”,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所以制作和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 太医局:不仅兼有医政职能,并在招生、考试、学科设置方面有所改革 三舍法: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 校正医书局:是北宋朝廷专门设立的一种整理古医籍的机构,集中了一批当时著名的学者和医家,有计划地对历代重要医籍专门进行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出版历代重要医籍。 2. 首次全面整理《伤寒论》的医家是成无己,代表著作是《注解伤寒论》。 3. 宋元时期三部官修方书包括《圣济总录》、《太平圣惠方》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 宋政府组织编写的方书《圣济总录》收方近2万首。 4. 简述《证类本草》的作者、主要内容及成就。 作者北宋唐慎微 32卷,约60万字,载药1558种,比《嘉佑本草》增药476种。 药下附图,查阅时有按图索骥之便,为以前有绘图之本草著作所未及,药下所附制法,较切合实用 7. 南宋时期陈言所著《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奠定了中医病因病机学说系统化的基础,一直为后世所尊崇。 8. 宋元时期脉诊学专著《崔氏脉诀》体现了脉诊学“由博返约”的发展特点,《察病指南》“以图示脉”是人体脉搏描述上的一个创举。 9. 元代敖氏所著《敖氏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书中绘制了36种伤寒舌象的彩色图谱。 12.宋代宋慈所著《洗冤集录》标志着法医学的最高成就。 13. 论述宋代针灸学的主要成就。(论述题) ①北宋·王唯一: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撰写《新铸铜人腧穴针灸经图》(载有腧穴657个,除去双穴重复则有354个);开创了世界医学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先河。②宋·王执中《针灸资生经》: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取穴标准,沿用至今;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提出“针灸需药”。 15. 宋代医家陈自明所著《外科精要》代表着宋代外科学的最高成就,书中强调外科疾病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 17. 宋代伤科学的代表著作《永类钤方》记载了缝合针具曲针,堪称伤科史上的重要发明,是我国伤科文献中的首次记载。 18. 宋代伤科学的代表著作《世医得效方》,作者危亦林,书中记载了有关麻醉法和悬吊复位法的记载比较突出。 19. 宋元时期妇产科专著《十产论》中记载的转胎手法是医学史上异常胎位转位术的最早记载。 20. 简述钱乙在儿科学的主要贡献? 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系统论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上“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治疗上,主张以“柔润”为原则,反对“痛击”、“大下”和蛮补)。 21. 论述“金元四大家”的代表著作及其学术主张、流派。(论述 金元四大家 1、刘完素与——火热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人,又称刘河间,河间学派创始人),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倡导“火热论”(主要学术思想),强调“六气皆从火化”,对火热病的治疗以清热通利为主,临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1)病机十九条中火热居多; (2)六气皆能化火——同化:风、湿、燥、寒化为火热兼化:风、湿、燥常与火热相兼同病; (3)创造清热或双解的治法及方剂。 2、张从正——攻邪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字子和)。著《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是他的基本论点。反对囿于“局方”, 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之为“攻下派”。 3、李杲——脾胃论 金代著名医学家(号东垣老人),著《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主要学术思想),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调理脾胃”“升举清阳”,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 4、朱震亨——相火论 元代著名医学家(号丹溪),著《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其“相火论”和“阳有余阴不足论”反映了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提出了“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认为引起相火妄动的原因主要有情志过极、色欲无度、嗜食厚味等。临证提倡滋阴降火之法,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 ) 22. 简述刘完素其人其书及其学术成就。(简答) 23. 简述张从正其人其书及其学术成就。(简答) 24. 简述李杲其人其书及其学术成就。(简答) 25. 简述朱丹溪其人其书及其学术成就。(简答) 26. 两宋时期,中朝医药交流是两国医学交流史上的高潮;而中日医药交流却不如前代,两国政府间的医药交流相对减少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