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奈达翻译原理functional equivalence如何理解和翻译.docVIP

1.3奈达翻译原理functional equivalence如何理解和翻译.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编辑同志,您好!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奈达的翻译理论被介绍到中国以来,该理论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奈达的理论被误读、误译、误解和误传,引起了译论界长达20余年至今还在进行的激烈论争,给中国译学学科建设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拙文指出和分析我国译论界对奈达理论的误读、错译、误解和误传,呼吁译界重新审视所谓的等值、等效原则。现寄来拙文,请审阅,并恳请在贵刊发表。 祝编安! 李田心 2010.10.12 附言: 凡对引文作者引起负面影响的引文在拙文中未注明引文出处,目的是保护作者的名誉。它们都出自理论专著和专业期刊。 附件4份:《1》作者简介《2》 作者信息,《3》 奈达翻译理论创始人尤金.奈达肯定广东学者(李田心)对奈达翻译理论的研究,《4》科研成果附表。 《1》作者简介 李田心(Li Tian Xin),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教授,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翻译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法。重点研究领域是奈达翻译理论,是中国最早系统地研究中国奈达翻译理论研究的学者,最早发现奈达翻译理论在中国被严重地误读、误译,最早系统地撰文指出并分析在中国被严重地误读、误译和曲解了的假奈达翻译理论中的错误的学者。研究成果得到奈达理论创始人尤金.奈达的肯定。曾在《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语研究》、《外国文学》、《上海翻译》、《上海科技翻译》、《外语与外语教学》、《福建外语》、《外语与翻译》中国外语类权威刊物和《韩山师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大学教龄30年,国外任首席翻译3年。有译著六部出版。译文代表作《瓦尔特·米蒂的梦》,发表在王佐良主编《外国文学》,1988年第3期。 除教学工作之外,还在国内和国外从事了多年的专业翻译工作,多次主持、担任公司重大商贸、科技谈判翻译,多次为所在国的总统和高官任口译,翻译和阅审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2》 作者信息:李田心1948年5月1日生湖南衡阳人,翻译学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重点研究方向——奈达翻译理论。通讯地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联系电话 邮箱: 《3》 奈达翻译理论创始人尤金.奈达肯定广东学者(李田心)对奈达翻译理论的研究 著名翻译理论家、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张经浩多次与奈达通信讨论并求教奈达翻译理论,以便证实李田心的研究是否正确。下面是张教授与奈达的通信中的一封。 2004年3月奈达与张经浩教授通信判断equivalent的词义是“相当”不是“对等”,证明李田心的研究完全正确。 张教授的信的内容是: --------Message d’origine------- De:zij [maito:zjhchcssktt@online.sh.cn] Envoye:mar.27 avril 2004 15:18 A:Eugene Nida Objet:Re: from Shanghai Dear Dr. Nida, A scholar in Guangdong province has recently written to me to the effect that he has found your definition of translating was put into Chinese by Tan Zaixi and quite a few others in such a way as would mislead the Chinese to think that you stand for literal translation. The key problem was the expression for the English word equivalent. Therefore I am writing this letter to you so that I may know whether this scholar is right. Your definition runs as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I understand you as meaning that the translated version should be so close to the source version and read so naturally in the receptor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