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考考信信录录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考信录”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考考信信录录 三十六卷。 清崔述(1740 -1816)撰。 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着名 学者、经学家。 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 泛览群书。 乾隆二十七年进士。 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六年,父元森、母李氏、长 姊、弟迈及子天祐相继弃世,贫病交加,急欲求仕以 自养,奔走活动十余年,于嘉庆元年选任福建罗源知 县,后调到上杭县任知县,廉洁自持,同时革弊俗, 教育。 后乞休去官,设馆教徒,闭门着书以终。 在经学方面,兼具汉学、宋学之长:考据详明,辨析 精微。 以毕生精力,着成 《考信录》。 他着尚有:杂着十六卷、文集十六卷、志四卷、存箧 书四卷、余编六卷、赘编六卷,近人合诸 《考信录》 为 《东璧遗书》,共三十四种,八十八卷。 本书是崔述辩证古书古史真伪的专着。 书名取司马迁“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之意。 本书,以尊经卫道为宗旨,凡所举例,均予以详细的 考证与分析,不拘泥于先儒的观点,独抒己见,不主 故常,以求明求真。 其 《自序》称:“述自读书以来,奉先人之教,不以传 注杂干经,不以诸子百家杂于经传。 久之,始觉传注之言,有不尽合于经者,百家所言, 往往有与经相背者,于是历考其事,汇而编之,以经 为主,传注之与经合者则着之,不合者则辨之,而异 端小说不经之言,则辟其谬而删削之”,又说:“古人 之学贵精,后人之学贵博,故世益古则取舍益慎,世 益晚则采撷益淆,而文人学士又好议论古人是非,而 不复考其事之虚实。 不知虚实既明,则得失是非,昭然不爽,故今为 《考 信录》,专以辨其虚实为先务,凡无从考证者,辄以 不知置之,宁缺所疑,不敢妄言以惑世。 若摘发古人之误,则必抉其致误之由,使经传之文不 致终晦。” 其治学的方法则是举秦以前史实,参互比较以求真, 以经证经。 全书分为前录、正录、后录、翼录四部分。 前录二种四卷: 《考信录提要》二卷, 《补上古考信 录》二卷;正录五种二十卷: 《唐虞考信录》四卷, 《夏考信录》二卷, 《商考信录》二卷, 《丰镐考信 录》八卷, 《洙泗考信录》四卷;后录五种十二卷: 《丰镐考信别录》三卷, 《洙泗考信余录》三卷, 《孟子事实录》二卷, 《考古续说》二卷, 《考信附 录》二卷;翼录四种十卷: 《王政三大典考》三卷, 《读风偶识》四卷, 《古文尚书辨伪》二卷, 《论语 余说》一卷。 其 《上古考信录》认为, 《易传》仅追溯到伏羲, 《春秋传》仅追溯到黄帝,不应后人所知反比古人详 细,因此 《纬书》所说“十纪”, 《史记》所称天皇、 地皇、人皇,都是虚妄,而以五行配五帝,更是阴阳 家言,凡是称引上古的,大多为异端假托之词,不可 当做事实,这虽是疑古,却是正论。 《唐虞考信录》认为,“历数在躬”并非圣人所言,因 圣人不会置人事于不顾而以“历数”为据,并由此出发 推论道, 《论语》说“天之历数”就同 《书·皋陶谟》 说“天叙有典,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天何 言哉”一样,均指人事。 《丰镐考信录》认为伯夷、叔齐并无叩马谏阻武王伐 纣之事,只是因避纣而遭饿,遭饿即想得到护养,于 是归顺周朝。 《论语》只说“饿于首阳”,并未说“饿死于首阳” 。 战国时百家争鸣,杨墨横议,常常非尧舜薄汤武以快 私心,毁尧就借 许由,毁禹则依靠子高,毁孔子又 托出老聃,毁武王便利用伯夷。 司马迁尊崇黄老,喜欢采录异端杂说,将此事写入 《史记》,以至以讹传讹。 学者当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