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天人合一
姓名:罗金霖 班级:文学院对外汉语一班 学号:200801020644
摘要: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并不是两个截然分离的对立物,人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是互为包含的,人化于自然之中,自然也溶化于人之中,这种观念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它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东方人的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因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下面我们将哲学的角度,生态学的角度,经济学的角度和政治学的角度,来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字:德 人道主义 自然经济 君权天予
正文:
一、从哲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天人”皆有德,宇宙不仅是一个物质领域,也是一个生命领域、精神领域和道德领域。《易经·乾·文言》云:“夫君子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光。”孔子也自称:“天生德于予。”可见,宇宙一切现象都充满了道德价值,人作为宇宙的主人,更应该集真善美于一身,努力塑造与客观生命世界相称的人格境界,以无愧于万物之灵的身份与地位。而要做到“与天地合其德”,传统文化认为,人必须“正德”、“正己”,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升正自己的人格境界,一步步成为君子,成为大人,成为圣人,从而完成理想人格。以仁德之心爱人,以忠恕之心体物,做到“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使全人类甚至全物类安身立命,即努力使整个世界成为平等、宽容、慈惠的天地。
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不仅肯定人是天地自然的产物,更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把整个自然界看做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主张尊重自然界的一切生命的价值,爱护一切动物、植物和自然产物。孔子主张“君赐生,必畜之”,孔子不仅主张“爱物”,而且提出了比较具体的保护生态资源的主张:“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要求不用细密的网打渔,以免殃及小鱼,丧失鱼源;进山砍伐木材要遵守规定的季节,以免影响树木的生长,从而保障自然资源取用不尽。继孔孟之后,儒学的后继者均主张尊重生命、兼爱万物,对自然实行“人道主义”,这在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危机成为全球忧患的今天,有着重大的、含义异常深远的意义。
三、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适应着我国古代以小生产为特征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要求生产活动应顺应天时,“使民以时”,适时劳作,“勿夺农时”;重视自然对生产的作用,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进而驾驭这些客观规律,认为“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四、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天人合一思想坚持万物来源于天,又比照着人类,一方面,认为“君权天予”,神权、王权合一,天君合德,以德配天;另一方面,又认为自然的发展变化体现着、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日月正常运行时,说明人世间一切都正常,君明,臣贤,百姓勤耕和睦;而当人事出了问题,君昏,臣奸,百姓反对,那么日月也都会用反常予以警告。借助于这种原始的宗教意识对皇帝和官吏予以监督和考核,成了当时社会的学者和思想家唯一可行的比较有效的选择。
总结:
总之,天人合一文化精神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把整个世界看成一个大系统,这种观点从现代科学看有其合理性;天人合一思想也有利于监督封建统治者清正廉洁和实行仁政。但是,天人合一思想把自然和人类看做是相互融通的东西,不区分二者的界限,这既影响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又影响了对自然界的真实了解,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参考文献:刘新科《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第35页
彭付芝《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7年 第66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红磷阻燃剂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2025-2030中国硅酸钙绝缘板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中国车辆照明及电气信号设备制造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5年燃气发电机组项目分析及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天津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答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pdf VIP
- 中国非标管状电加热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docx
- 解读性激素六项.ppt VIP
- 三级护士查房制度.docx VIP
- 2025年衢州常山县统计局公开招聘编外统计员13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