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计艺术史 教师:雷翔 第六章 美国设计体系 一.美国工业设计发展的背景和状况 1.“形式追随市场”,与欧洲的异同 2.发展不平衡(建筑,产品,平面…) 3.美国对现代设计的贡献——工业设计制度化、职业化 4.阶段:一战(军需用品和武器) ——战后(消费品) ——大萧条(竞争手段空前强化) ——罗斯福新政(市场复兴,工业设计高度发展) 5.竞争中产生了美国第一代工业设计师 不同于欧洲(教育背景,职业背景,设计对象,出发点,表现手法,市场意识,竞争能力,设计理论……) 二.美国工业设计的奠基人 1.沃尔特·提格 Walter Darwin Teague 美国最早的工业设计师之一 1927年,开始与“柯达公司”合作 1928年,设计“新柯达相机”,1936年,设计“班腾相机” 同时,美国书籍推销公司,赫尔德重型机械公司,波音 特点:与工程技术部门密切合作,人体工程学的广泛运用 2.雷蒙·罗维 Raymond Loewy 美国设计师的代表 经历:1889年,出生于法国一个富裕家庭; 在巴黎长大(繁华的大都会、现代工业的发展) 1914年,参加一战,目睹机器的力量 1919年,来到美国。插画,产品速写 1925年,最杰出的装饰艺术风格插图画家 1929年,重新设计复印机,事业转折 1933年,“冷点”冰箱,流线型火车头,灰狗汽车 1938年,“可口可乐”瓶型和标志 1949年,美国《时代》封面人物 1964年,肯尼迪纪念邮票 1968年,“壳牌”形象和标志,美国宇航局顾问 1988年,去世 设计原则:高度商业化,实用主义 简练,容易维护和保养,方便使用,典雅,美观,大方,经济,耐用,功能完善。 设计哲学:市场需要,个人喜好 设计方式:非革命的,循序渐进的 公司模式:严苛、专制的雇员制度 罗维奇迹:对公共关系的高度重视 重要贡献:对于美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漫长的工作生涯,他的企业精神,他对于设计形象、特别是他自己公司的形象和他个人的形象的推动,都留下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3.亨利·德莱佛斯 Henry Dreyfess 一生都与贝尔电话公司合作,对现代电话的形式影响深远 1927年,第一次设计横放的电话筒; 1937年,实现听筒与话筒合二为一; 1940年代,全面使用塑料,奠定了现代电话的基本造型。 4.诺尔曼·贝 ·盖迪斯 Norman Bel Geddes 浪漫主义幻想,未来主义倾向,对“流线型”的巨大推动 5.芝加哥 除纽约外的另一个设计中心 6.家具行业 二战以后有惊人发展 三.美国企业中设计部门的形成 最早在汽车企业中建立,主要是汽车外形设计。 这是企业内部设立设计部门的开端,日后成为一种特定的设计职业模式 四.“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的建立和流线型运动 流线型运动:现代设计史上一次影响广泛的时尚流行趋势 有计划的废止制度:第一次开始人为地、制度化地制造流行趋势 (几年之内不断地更换部分设计,造成一种制度,使汽车的样式至少每2年有一次小的变化,每4年有一次大的变化,造成有计划的样式老化过程,促进消费者追逐新的样式潮流,从而促进市场销售。) 五.消费主义与流行式样 市场和设计形成良性循环,互相刺激,共同发展 汽车行业:权贵的玩物——批量化、标准化改革——大众享有 生活空间:厨房、起居室、办公空间、室内用品的变革 二战后,手工艺的生产方式彻底被淘汰。人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完成颠覆性变革。 第七章 现代设计的职业、制度化 工业设计在二战前大规模发展,在二战后已经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和成熟行业。 一.工业设计的概念(与工程设计的区别) 二.工业设计的作用:企业活动的有机组成,市场营销的重要部分。 三.工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设计师的职责,设计与其他部门和学科的关系) 四.荷兰飞利浦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电器公司之一 设计程序:1.收集、分析情报,提出设计构想; 2.设计草图; 3.各种草图和方案的讨论和分析; 4.提出定稿; 5.模型制作。 基本原则:1.人体工程学; 2.安全性因素; 3.实用性与方便性因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