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ISO14000-2004内审员培训教材 内部审核 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1. 内审概述 1.1 环境审核 ISO19011:2002中对审核的定义为:“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对环境管理体系进行的审核通常称为环境审核或体系审核。 “环境审核”与“检验与测试”不同。“检验与测试”仅为制程管制或产品验收单一目的而设。但环境审核的范围却更为广泛,含括了整个环境体系的查核。 在ISO14001:2004标准的4.5.5内部审核条文中,即明文要求须建立公司的内部审核制度,其要求的内容包括: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环境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所发现的不合格及其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1.2 环境审核的目的 执行环境审核的目的,可依内部审核或外部审核而定。所谓内部审核为企业内自主的查核;而外部审核则为企业与外部机构的查核作业。 ⑴ 内部审核的目的在于: ①确认环境体系内的要求是否有助于达成企业本身的环境目标,并藉由审核作业协助各部门完成环境目标的达成。 ②提供被审核者改进环境体系的机会,以追求持续改善。 ⑵ 外部审核的目的在于: ①判定环境体系是否符合政府与客户的相关要求,以避免违背合约或法令,导致公司损失。 ②经审核通过的企业,得以登录于验证机构的名录内并颁发证书,以提升公司信誉与形象并增加商机。 1.3 环境审核的时机 进行环境审核的时机可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类,其区分如下: ⑴ 定期审核: 依公司事先的规则,持续有计划地审核环境体系。公司在推行ISO9001时,定期审核是绝对必须的,一般排定审核计划均配合验证的时程,在验证前一个月内执行定期审核,以作为验证前的热身活动,方便正式验证的顺利通过。 ⑵ 不定期审核: 组织产品、服务或活动发生明显变化时,应进行审核;或纠正措施需跟催审核时。 不定期审核不事先通知,其最常发生的时机为组织重新调整,或作业程序变动、制度修正后,为督促各部门迅速进入新状态而安排此类审核。此类审核为管理者可善加利用的管理工具,对于管理绩效的提升具有莫大帮助。 1.4 环境审核的种类 1.4.1 以审核员的角色来区分 ⑴ 第一者审核: 亦即内部审核。系以企业内部现有的审核员,对组织本身环境体系进行的审核工作。 ⑵ 第二者审核: A.系以企业内自有的审核员,对供应商/外包商进行环境体系的审核。 B.系由客户对企业的环境体系进行审核。 ⑶ 第三者审核: 请已获授权的独立机构,指派合格的评审员,对企业的环境体系进行审核,又称为验证。 第一者、第二者与第三者审核的关系可以下图表示: 企 业 客户 审核人 受审核部门供应厂 客户 审核人 受审核部门 供应厂 第二者审核 第一者审核 第二者审核 (外部审核) (内部审核) (外部审核) 第三方审核 (外部审核) 验证机构 验证机构 1.4.2 以受审核的对象区分 ⑴ 体系审核: 系针对管理体系审核,主要是查核整个管理面。如ISO9001审核或是GMP认证等。 ⑵ 产品审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