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方大众文化的解读与批判第一章 大众文化概论掌握大众文化的概念,理解不同社会文化的价值。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表现方式,大众文化的研究意义。一、大众文化评价 (一)大众文化≠大众+文化 (二)大众文化定义 (三)大众文化基本特征(二)大众文化定义?1、大众文化 最早出现在美国哲学家奥尔特加《民众的反抗》一书中。主要指的是一地区、一社团、一个国家中新近涌现的,被大众所信奉、接受的文化。它是在工业社会中产生的以大众为其消费对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无深度、易复制、模式化,按照市场规律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它的产生、崛起与发展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社会现象,大众文化成为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标志着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的出现,是由文化工业塑造和支撑起来的消费文化和消费主义倾向。2、大众文化基本理论由来在19世纪中期,“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相对于高等文化(High culture)而言,它被精英们提炼出来,用来“指称当时正在凸现的与传统的高等文化不同的文化现象,因为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在上升期,资产阶级新贵族们的市侩之气,下层工人运动的发展,在文化精英看来,都在破坏传统的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大众’包含着无知、庸俗、偏见、冲动、非理性的意思,‘大众文化’自然是对这个阶层粗俗文化状态的贬称。”20世纪20、30年代对大众文化来说是具有转折性的年代。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认为,“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是通俗文化研究和评价的很有意义的转折点。电影与电台的出现,文化的大批量生产和消费,在一些西方社会中法西斯主义的崛起与自由民主政治的成熟,全都为大众文化的论证提供了条件。”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所谓大众文化是指“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而流行于大众中的通俗文化,如通俗小说、流行音乐、艺术广告等。它融合了艺术、商业、政治、宗教和哲学,在闲暇时间内操纵广大群众的思想和心理,培养支持统治和维护现状的顺从意识。20世纪50年代,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开始对文化与大众文化研究。雷蒙威廉斯不同意“把文化理解为上层的专利,同工人阶级的文化对立起来,从此‘popular culture’开始代替包含着太多贬义的‘mass popular’。”对于大众文化的界定还有一些较有代表性。“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的,旨在使普通大众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如叫座的电视剧、通俗小说、生活用品广告、畅销书、流行歌曲、时尚服装、音乐酒吧、歌舞厅、消遣性杂志、小报、电子游戏等。大众文化是当代通俗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商业文化的复合体。它们既代表了以大众消费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文化工业的生产,又是现代社会创造出的新的生活方式。” 麦唐纳认为大众文化就是文化由“商人雇佣的技术人员所编造;其收受者是被动的消费者他们的选择只有买与不买两种。”麦唐纳的结论观点明确,他说大众文化“单凭它那无所不在的影迹,它那让人难以严谨的数量,就已经足够威胁高雅文化的生机。”台湾学者杭之认为众文化是“一种都市工业社会或大众消费社会的特殊产物,是大众消费社会中通过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等大众传播媒介所承载、传递的文化产品,其明显的特征是它主要是为大众消费而制作出来的,因而他有着标准化和拟个性化的特色。”对大众文化界定的角度不同所得结论就不同,有的从其特点入手,有的从其作用入手,有的从其目的入手,可谓庞杂多样。综合起来看,我们认为,大众文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为基础的,适应代大众以充实其私人生活空间的,具有市场化气息的现代文化。这就决定了它与大众传媒、市场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3、大众文化兴起经历的阶段 (1)萌芽——和缓期: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以港台流行歌曲等为先导的大众文化开始出现,但是此时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矛盾比较和缓。在文化领域,精英文化仍占有绝对优势。 (2)发展——对抗期:80年代中后期,大众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以“本土大众文化”的兴起为代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矛盾加剧,二者处于对抗状态。 (3)加速——膨胀期:大众文化加速发展,日益壮大,其世俗化品格的优势,日益凸显。自80年代中期以后,精英文化日益衰落,于80年代末达到顶峰。大众文化相对于精英文化优势明显,对整个文化格局中产生了冲击。精英文化的全面溃败显而易见,精英们的处境更是水深火热。 (4)融合——交流期:90年代以后,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类型正式得到了认可。“如果说在80年代作为大众文化的港台流行歌曲、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带有‘走私’的性质的话,那么,在90年代大众文化就以消费性和娱乐性在后现代主义对启蒙主义和主流话语的双重挑战中暧昧而又堂皇的正式出场了,并且在一场全民性的卡拉OK中完成了90年代巨大的文化转型。” 4、大众文化的实质(媚俗) 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