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pptVIP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示? 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遇到阻力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可以采取一些策略达到自己的目的。 顺应历史的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等。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 D、女真族建立的金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 * 220年-266年西晋灭魏 221年-263年魏灭蜀 222年- 280年西晋灭吴 三国归晋 魏 蜀 吴 266年-280年西晋的统一 两 晋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317年-420年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420年-589年 宋 齐 梁 陈 383年淝水之战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学目标 一、北方的统一 二、民族的融合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四、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统一 1、民族: 3、统一时间: 4、影响: 2、政权名称: 北魏 439年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鲜卑族 1、北方的统一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2、民族的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⑴原因: ⑵目的: ⑶迁都: 气候干燥;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足。 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 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从平城迁都洛阳 ⑷作用: 平城 洛阳 1、平城位置偏北,不便控制北方地 区,也不利于学习汉族先进的文化。 2、气候干旱,粮食产量有限; 3、保守势力大,不利改革; 《悲平城》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①说汉话: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用汉制:采用汉族 官制、律令; ⑥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2、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 孝文帝像 ——穿汉服 北魏供养人服饰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 ——改汉姓 独孤 贺赖 步六孤 丘穆陵 拔拔 拓跋 汉  姓 鲜 卑 姓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学汉礼 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