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间词话》读书报告 廉博 我与书的因缘:初中时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就引用过王国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问过老师之后,知道了此话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当时就在想这是一本怎样的书?奈何初高中经济匮乏,无力购书。到了大学之后,学院所规定的百部经典竟然有《人间词话译注》这一本书,就下载了下来。得到之后,通宵达旦,惊之为传世佳作,恰逢要写书评,就把这一本书拿了出来。 独创宣言:此文为本人独创。 版权信息:人间词话译注/施议对译注 –长沙 岳麓书社 2003 ISBN 7-80665-291-4 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yú、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内容概要:《人间词话》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guī niè,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王国维先生以“境界说”为标准对唐以后的词做了大致的点评。 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王国维的“境界说”极其对众词的境界的分析评定二、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五、近人对词的看法。 正文部分: 初读《人间词话》感觉其内容很散乱,就像散落一地的花瓣,然而深读之,才发现,这本书就像散文一样,形散意不散。《人间词话》在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且影响深远。《人间词话》可从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后人学填词的弊端、近人对词的看法等方面去归纳。 一、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 词以境界为上,境界说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论词的理论核心。王国维说人生的三种境界:一为悬想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二 苦索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三 顿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其三境界也可用三句充满禅机的话释之,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以一颗赤子之心去看自然,所得之物皆为大自然之原景,充满着原生态的美,如早期白居易的《草》,直视自然,道出自然万物之勃勃生机。当人处于这纷乱的社会,被世俗羁绊,就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所得之物,自然也蒙上一层阴影,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其中“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比较,我们就会感觉到境界上的差距,停留在这一层次的诗人词人,他们的人生是困苦的。看透红尘,超然物外,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境界的诗人词人,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 二、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独特的经历和思想,在诗人词人的世界里,可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起于唐,盛于宋,词之有北宋,犹如诗之有盛唐。王国维有言:“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词从产生,到发展至顶峰,是一代又一代词人不断超越前人的结果,长江后浪推前浪,纵横词坛的词人层出不穷。 酒入豪肠,三分啸成了剑气,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