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01讲地下水文学.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水文学 主讲:刘国东 教授 教 材 地下水水文学 张元禧 施鑫源 合编 中国水力出版社,1998年 主要参考书 水文地质学基础 王大纯 张人权 史毅虹 地质出版社,1986 地下水动力学 陈崇希 林敏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绪 论 绪 论 国内外开发利用地下水概况 国内 祖先5600年前采用凿井取水(浙江河姆渡),2000多年前自贡已有深达数百米的盐井,汉武帝时渭北高原的井渠“龙首渠”,驰名中外的“坎儿井” 目前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 国外 地下水水文学研究的发展 地下水开发利用的初始阶段(公元前5600~公元前7世纪):主要用泉水 地下水学科创建前期(公元前7世纪~公元1800年):井采 地下水学科创建时期(1800~1940年) 代表人物:达西实验、裘布依假设、泰斯公式,深井、大规模、集中开采地下水 现代地下水学科创立发展时期(1940年以后) 代表人物及理论:Boulton, Jacob, Neuman,计算机应用,水质模型,科学开发地下水 导论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地下水赋存条件(水文地质) 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 地下水运动 含水层参数的确定 地下水资源评价 教学方式 讲授?讨论?习题?思考题?作业 考试 第一章 地下水及其赋存 Groundwater, subsurface water, water table 1.1 自然界水的分布、循环与均衡 自然界水的分布 地球总水量140786万km3,海水137000万km3 (占97.3%),陆地地表水2943万km3 (2.1%) ,陆地地下水841.7万km3 (0.6%) 。 自然界水循环(hydro-cycle) 水分循环三要素:蒸发(Z)、降水(X)和径流(Y) 自然界水均衡 (water equilibrium) 水均衡: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水分循环的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 水均衡原理:对于任一地区(系统),在任一时间内,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的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化。 在海洋:Z0=X0 + Y 在陆地:Zc=Xc - Y 全球: Z0 + Zc= X0 + Xc 1.2 地下水的赋存 岩土的空隙性(space) 孔隙 (pore, porosity) 松散岩土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孔状空隙,称为孔隙。 孔隙度n:单位体积岩土(包括孔隙在内)中的孔隙体积,即 1.2 地下水的赋存 裂隙(fissure, fracture, crack ) 风化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 裂隙率?f: 1.2 地下水的赋存 水在岩土中的赋存形式 液态水 结合水:受到固相表面的吸引力大于其自身重力的那部分水 重力水:距离固相表面更远的、能在重力下运移的那部分水 毛细水:松散岩土中细小孔隙通道构成毛细管,在毛细力的 作用下,地下水沿着细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这种既受重力又受毛细力作用的水。 支持毛细水 悬挂毛细水 孔角毛细水 1.2 地下水的赋存 水理性质 容水性 定义:岩土能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常用含水率表示。 含水率?:单位体积岩土中所含水的体积(water content; mositure content) 1.2 地下水的赋存 持水性(moisture retention) 含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吸附力和毛细力的作用,使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持水度Re: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经过2—3天释水后,岩土空隙中尚能保持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这时的岩土含水率也称为田间持水率。 1.2 地下水的赋存 给水性(specific yield) 含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释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指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所释出的水体积与岩土总体积之比,在数值上它等于容水度减去持水度,也即岩土的饱和含水率与田间持水率之差。 1.2 地下水的赋存 透水性(permeability ) 岩土允许水体透过的性能 决定岩土透水性好坏的主要因素是空隙的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数量。度量岩土透水性的指标是渗透系数K。渗透系数愈大,表明岩土的透水性愈强,反之,则愈弱。 1.2 地下水的赋存 含水层和隔水层(aquifer aquiclude) 含水层是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含水层不但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隔水层则是不能透过和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很小的岩层。 特点 划分含水层和隔水层的标志并不在于是否含水,关键在于所含水的性质 含水层和隔水层是相对的 含水层和隔水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含水层只是一个形象的名称,含水系统更通用 1.3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1.3 不同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 埋藏条件(occurrence condi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