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件.ppt

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复习课件 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关系 1.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诗经》、楚辞、帛画、傩戏等文学艺术的发展。 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文化由此得到迅速发展,以汉赋、秦篆汉隶、帛画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大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以李白为代表的唐朝诗歌和以颜真卿、吴道子、梨园为代表的艺术成就全面辉煌;中唐以后,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以杜甫、白居易诗歌为代表的大量反映人民痛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以宋词、宋四家、风俗画和南戏为代表的文学艺术趋向世俗化、平民化;南宋时期山河破碎、战乱不断,激发了以辛弃疾为代表的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借助元散曲和杂剧来抒发愁闷情怀。 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书法、绘画、小说与戏剧等文学艺术进一步向世俗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以“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牡丹亭》等为代表的揭露封建制度腐朽黑暗的文学和艺术作品。 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呈现的世俗化趋势 1.表现 (1)书法方面:宋代书法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明代书法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2)绘画方面: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3)文学方面: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在明代“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4)戏曲方面:宋代南戏、元代杂剧、明代昆曲和清代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无不体现世俗化的发展方向。 2.原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印刷术的不断提高;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传统轻商意识逐渐淡化等。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7课标全国Ⅲ)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从西周到战国,“车”字和“马”字的字形由繁变简,即字体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故A项正确。汉字的演变与书写材料的关系不大,B项错误。各国变法中,并没有规定字形的变化,故C项错误。“书同文”是在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的,故D项错误。 答案:A 2.(2016课标全国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演变的历程。图片中的字体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应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这三种字体可反映出中国汉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部分发展历程,故B项正确。统一文字是秦朝“书同文”的结果,与题干中的三国曹魏时期不符,故A项错误。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汉字为隶书,而且此时还出现了楷书,先秦古文和小篆不是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故C项错误。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汉字的成熟,当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B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3.(2016课标全国Ⅲ)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选择的关系。从题干中可看出,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与萧子云的书法相比“尽善尽美”,正是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造诣的推崇,才导致王羲之的书法日渐普及,由此可见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立是其个人艺术水平和时代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故C项正确。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立首先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高超,其次才是受唐太宗推崇的影响,“决定”说法不准确,故A项错误。题干中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不能说明其书法成就不可超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jqwbt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