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唱山歌,一人唱来万人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湾又多。”提到壮族,人们自然被壮族歌仙刘三姐那优美动人的歌声所陶醉。 1.人口: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618万人)。 2.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 广 西 壮 族 自 治 区 是 壮 族 的 主 要 聚 居 地 1.人口:壮族是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1618万人)。 2.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此外,广东、贵州、云南、湖南等省也有分布。 3.语言文字: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傣语支。古文字是模仿汉字《六书》的造字法而创造的一种与壮语语音一致的方块壮字。2 0 世纪5 0 年代,根据壮族人民的要求,创制了一种全民族能够接受以拼音字母为基础的壮字。目前仍在推广使用。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①信仰多神教,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 “牛魂节”: “四月八”,以祭祀牛神为主要内容。 “四月糍粑节暨牛魂节” 壮族民谚有“四月八,吃腊萨”之说,四月初八那天人们都要到山上去采各种野树叶和糯米一起磨成米粉后做成糍粑,据说吃后能防治百病。 四月初八也是“牛魂节”,“牛魂节”是“牛王”的生日,“牛魂节”一到就人放犁,牛脱轭,主人家还要用自酿的甜酒和五色糯米饭喂牛。牛儿沐浴时还要敲鼓以助兴,到午间还要举行敬牛仪式。在酒桌边家长牵牛绕桌一周,唱敬牛歌,喂五色饭,最后全家还要站起来抚摸牛背表示对牛的祝福。按习俗这天绝对不能打牛,如果打了就会把牛魂惊跑对农事不利。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①信仰多神教,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 “牛魂节”: “四月八”,以祭祀牛神为主要内容。 “蚂拐节”:祭祀蛙神。 “蚂拐节”:祭祀蛙神。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①信仰多神教,以自然物为崇拜对象; “牛魂节”: “四月八”,以祭祀牛神为主要内容。 “蚂拐节”:祭祀蛙神。 “稻魂节”:祈求水稻丰收。 ②祖先崇拜占有重要地位,每家正屋都供奉着“天地亲师”神位。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十五”祭祀祖先故人和天公地母。 “七月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又被称为“鬼节”,是壮族传统的民间节日。那天家家户户要祭祀祖先,有的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先酹酒三巡,等祭罢祖先后才能合家团坐共进节日晚餐。 天黑以后人们还要携带炮竹、香烛和纸钱等出外找块僻静的平地用石灰撒一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放些鞭炮,恭送祖先上回转“阴曹地府”,现在这种祭奠形式已作为一种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是壮族古代文化艺术精华。 壮族古代崖壁画。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左江两岸,及附近的高山峭壁上,已发现183处,绵延200多公里,颜色多为灰黄色,画面大部分朝南或基本上朝南。著名的宁明县花山崖壁画一处画面长达200多米,高40余米,规模最大,人像最多,大约有1300人。人像大的高3米多,小的约有30厘米,都是赤身裸体,姿态生动,有双手上举,两脚叉开做欢呼状的男人,也有翩翩起舞的妇女;有铜鼓铜锣,也有兽类。整个画面构思严谨,线条粗犷,形象朴素。绘制年代较古,对研究壮族古代历史、文化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 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铜鼓 铜鼓是中国青铜文化中的一株奇葩。壮族祖先创造的北流型、灵山型、冷水冲型铜鼓,被称为铜鼓艺术高峰期代表。迄今在广西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铜鼓声音洪亮,在古代是传递信息、发布号令的重要工具,作为祭祀、赏赐、进贡的重器,它也是权力和财富的标志。明清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成为一般的娱乐乐器。 4.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1)宗教: (2)民族文化: 左江花山崖壁画; 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 “三月三歌节”:又称“歌圩”节,在壮族久负盛名。 “三月三歌节”: 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农历三月三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