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开发利用类-湖北文联.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守望者·开发利用类 周濯街 从艺简历: 从小爱好民间文学,并于有意无意之间积累了数以千计的民间故事; 从1977年开始记录自己脑袋里的民间故事;从1982年开始整理并公开发表民间故事; 从1984年开始以民间短篇民间神话故事、武林故事为素材,串联起来改写成中篇神话小说或武林故事; 从1985、1987年分别在《布谷鸟》、《中国故事》上发表每篇七万字以上的中篇神话《宝扇记》和《玉皇大帝传略》之后,开始创作系列中国长篇神仙传记体小说,同时间写与中国神话有关的理论文章; 从1993年开始台湾出版长篇神话小说《鬼中豪杰——钟馗》等; 从1994年起长篇神话小说开始“出口转内销”并在湖南岳麓书社出版《财神爷赵公明》; 从1998年根据本人长篇神话小说《七仙女正传》改编的28集电视剧《新天仙配》在国内播出之日起,开始“触电”…… 主要成果: 出版了以民间传说相关史料为素材的长篇神仙传记99部(其中在台湾出版《妈祖》等36部),发表或出版中短篇民间故事、小说800余篇,民间文学研究论文100余篇,约法三章3700万字。在神仙传记中,有29位神话人物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其中妈祖和“妈祖信仰”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周濯街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麻姑献寿》、《财神到》、《新天仙配》、《戏审记》、《黄梅戏宗师传奇》等九部 专业奖励情况: 央视先后13次采访过他,播放过6个关于他的专题片;美国《东方》杂志曾以《周濯街与中国神话》为题向美国读者介绍其人其作。1998年3月湖北卫视先后两次在“人物春秋”栏目中, 以《神鬼皆惊周濯街》为题播放了长约11分钟的电视专题片。1999年被省人事厅、省文联授予“湖北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9年3 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于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青年德艺双馨会员”的称号。 主要事迹: 周濯街,湖北黄梅人。湖北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已出版以民间传说为素材的长篇神仙传记99部,其中在台湾出版《妈祖》、《吕洞宾》、《关圣帝君》、《文财神》等36部,发表或出版中短篇民间传说、故事、小说800余篇,民间文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合计3700余万字。 根据周濯街作品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有《麻姑献寿》、《财神到》、《新天仙配》、《戏审记》、《黄梅戏宗师传奇》等九部,其中根据《七仙女正传》改编的35集电视连续剧《天仙配》,创造了2007年度央视电视剧收视率第一、市场占有份额的神话和央视有史以来神话电视剧海外发行的“天价”神话。根据其同名小说改编的38集电视剧《妈祖》,2013年播出期间以平均收视率4.0714%,最高收视率5.222%。创造了央视有开年大剧以来的收视冠军。 求知欲使让他爱上了民间文学 周濯街黄梅县城人,抗日战争期间,因父亲不愿当日伪保长而带领全家背井离乡,并在“濯港街”生下了他,取名“濯街”。后因父亲患病导致家庭境贫寒,无钱上学读书,唯一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听妈妈讲故事。因从小喜欢听故事,并发现民间故事中有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知识,所以他不仅喜欢听故事,而且经常把听来的故事讲给朋友们听,进而引出了更多的故事。日积月累,他记住的故事越来越多。1976年他从部队回乡时竟带回了几纸箱故事记录稿。到食品部门上班后,因每星期仅杀一次猪,他便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从小记在脑子里的民间传说故事回忆并记录下来。 因为那些民间故事曾经给他和他的朋友、战友、同事们带来过许多欢乐和启迪,“烂”在肚子里太可惜,记录下来,对子女和其他民间文学爱好者则有益无害。 他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脑子里的故事多得惊人。一天下班后,刚拿起笔就有许多故事往外涌,只好抢记标题,竟一口气记下了350多个标题学没记完。花了三年多时间,他把脑子里的故事大都记了下来,记录的稿纸接近他的身高。 他觉得老百姓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传说既有意思又感人。便利用节假日,到农村去找会讲故事的人采风,或请“故事篓子”到家里给他讲故事。几年后,又记录了民间传说故事两纸箱。 1982年他听说自己记录下来的十纸箱“废纸”,是“民间文学”不仅很有价值,而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市、国家都有研究民间文学的专门机构和发表民间文学的刊物。这个信息让周濯街为之一振,此后,他便开始有意地搜集整理民间传说,并于不知不觉中走上了文学之路。周濯街认为他能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得益于民间文学,因此,他不仅经常告诫自己:“民间文学这口奶永远也不能断”,还特意刻了一枚“民为恩师”的闲章。 二、“发表欲”让他跃跃欲试 爱听故事的人大都爱讲故事。因为民间故事的主要“发表”方式便是“讲”给别人听。周濯街是个“发表欲”极强的人,在讲述即“发表”的过程中,又得到了许多从别人那里听的故事。当他得知数十年来,一直津津乐道的

文档评论(0)

suijiazhuang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