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上的红双圈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上的红双圈 巫山县龙务小学 陈昌兴 黄蓓佳,1955年6月27日出生。江苏 如皋人。著有小说集《小船,小船》, 长篇小说《夜夜狂欢》等。1973年1月 毕业于江苏省黄桥中学,1974年下乡插队。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 1982年分配至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工作三 年。1984年调入江苏作协任专业作家。 1985年调江苏省作家协会任专业作家,副主席。 儿童长篇小说《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分别获得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图书奖等奖项。 学生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作者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在一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成功,作文《补考》被老师打了九十八个红双圈,后陆续刊载。在这次成功的激励下,作者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作家。 品读“不平凡”的红双圈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有着怎样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完成填空。 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然后又发表在( ),接着又发表在( )上,最后发表在( )上。   我的一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首先被贴在( 校园报栏),然后又发表在(县办刊物 ),接着又发表在(扬州区刊物 )上,最后发表在(上海正式刊物 )上。    带着双圈的作文在报栏里贴了很久。一天,县文化馆的同志路过这里,偶尔看见了,就揭下来带走了。不久,我的作文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县办刊物送到扬州地区,被地区刊物选中,第二次发表。几经周转,次年,《补考》竟赫然刊登在上海一家出版社的正式刊物上。 1.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 2.“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 其时,我已经下乡插队。父亲鼓励我说: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我想想也是,就接着往下“折腾”,后来发表了很多小说,成了作家。 父亲的“既有一,何不能有二?”是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我什么? 既然有一篇作文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就,为什么不试着再多写几篇呢? 父亲想告诉我:多写作文,你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 继续努力,争取发表更多的作品。 “折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结合当时的背景,思考为什么打引号? 折腾指的是写作文,对于当时在农村插队从事农业劳动的作者来说,看起来是有点“不务正业的”所以要打引号。 下乡插队:插队就是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从初中到大学的大部分城市青年,在统一安排下到农村去,从事农业劳动。一开始是住在老乡家里,后来成立了青年点,就集体居住在青年点里。到文革后期和文革结束后,逐渐通过招工、当兵、工农兵推荐上大学以及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等方式离开了农村,也有些人在农村成家,就留在了当地。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 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这篇作文对作者命运的影响力吗? 例: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_______ ——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或许永远也不知道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获得如此多人的认可和欣赏。 假如没有这篇红双圈的作文,作者或许不会有信心去考取北大中文系 或许也不会发表如此多的作品,在创作上获得如此多的成就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 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 哪个效果好一些?为什么?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这篇画满红双圈的作文,是作者成为作家的重要条件。 课文中哪个句子也说明了这篇作文对作者意义重大?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这篇作文意义重大? 年份和日期都记得很明确,而且使用了“清清楚楚”这个词。 赏析“作文的第一次发表” 是在1972年的5月,我清清楚楚记得那个日子。那一次学校举办“红五月”征文比赛。 我投了稿,作文题目叫《补考》,是篇很长的作文。我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班主任,他总是给我的作文打高分。 一天上午

文档评论(0)

开心就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