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棉花枯、黄萎病防治研究的文献综述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是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近几年黄萎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制约运城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棉花枯,黄萎病自1983年第一次普查以来,发病范围和危害程度逐年加重。根据11年的病田档案分析,枯萎病田在260公顷左右,黄萎病田在600公顷左右。11年累计损失皮棉46.83万-70.21万公斤,经济损失231.13万-346.65万元。因此了解棉花黄枯死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文:
1.症状:
棉花黄萎病苗期发病很少,从现蕾至结铃期形成发生高峰,开始植株下层叶片边缘和主脉间发生不规则淡黄色病斑,逐渐扩大转白,但主脉仍保持绿色,所以群众称“西瓜叶”。有时叶缘稍卷,叶片不平,最后成为褐色掌状斑驳脱落。轻病株落叶少,重病株叶片除主脉附近叶肉保持绿色外,其余都是黄色或褐色枯斑,最后脱落成光杆,或仅留1~2 片顶叶,有时在主茎基部抽生细小新枝。枯、黄萎病的根、茎、叶柄的木质部,剖开后均变成黑褐色。
棉花枯萎病的侵染和为害,受气候条件、棉花生育阶段和栽培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 (1)气候条件棉花苗期土温达到20oC,染病棉株开始表现症状,25~30oC,进入发病高峰,30oC以上病情受抑制。因此,黄河流域5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土壤湿度大使地温降低,发病较重。 (2)棉花生育阶段据试验,棉花无论哪个时期播种,都是蕾期发病最重。 (3)栽培管理无病土营养钵育苗移栽有利于减少苗期病害;前期中耕可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可减轻病害;棉田大水漫灌,增加土壤湿度,降低地温,利于发病;单施氮肥发病较重,氮、磷、钾混施有利于减轻病害;连作病害重,轮作病害轻,但不能杜绝菌源;据研究,棉田许多杂草是枯萎病的不显症寄主,虽不显症状,但带有病菌,是传病的中间介体,所以杂草多的棉田易发病;施用芽前除草剂不当,根系受损伤,病害重;喷施缩节胺和腐殖酸等生长调节剂有减轻病害的作用
2.棉花枯、黄萎病防治研究:
(1)中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抗性与DNA指纹图谱研究
本研究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展抗病育种研究以来培育的143份品种和14份国外品种为材料,在河北农业大学田间病圃进行枯、黄萎病抗性鉴定,分析抗枯、黄萎病品种的病情指数变化规律。在鉴定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抗性表现、育成年代、推广面积和育成省份,选用117份抗病品种(105份国内品种和12份国外品种)进行品种AFLP指纹图谱的构建,并利用20份抗病品种的原始种、自交一代、自交二代研究指纹图谱的稳定性。
获得主要结果如下:
1.对157份材料的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对枯萎病的抗性,有43个品种表现高抗(27.4%);61个品种表现抗病(38.9%);41个品种表现耐病(26.1%);12个品种表现感病(7.6%)。对黄萎病鉴定结果,未发现对黄萎病表现免疫的品种,仅有2个国外品种表现高抗(1.3%);67个品种表现抗病(42.7%);73个品种表现耐病(46.5%);15个品种表现感病(9.5%)。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抗枯萎病病情指数演变规律表现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育的品种枯萎病病情指数一直较低(<10.0),即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对枯萎病的抗性保持较好,但不同年代育成品种的抗黄萎病病情指数演变规律为,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培育的品种黄萎病病情指数呈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培育的品种病情指数又有回升。
2.不同抗黄萎病品种的病情指数(DI)变化规律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单峰型、平缓型和双峰型。单峰型品种的病情指数变化规律为,6月下旬到7月底病情指数较小,进入8月上旬后病情指数迅速升高,到8月下旬达最高值。平缓型品种的病情指数从6月下旬到8月底,品种病情指数变化不大,呈比较平稳的趋势。双峰型品种的病情指数变化规律为:6月下旬和8月下旬病情指数最高,而7月中旬到8月上旬病情指数较低。
3.通过对影响AFLP技术关键因素的摸索,建立了新的适于棉花品种指纹图谱构建的AFLP标准技术体系。优化因素包括:模板用量(450ng)、酶切时间(2hr)、内切酶用量(各3units)、连接产物的稀释倍数(稀释10倍)、预扩增产物的稀释倍数(稀释10倍)。
4.利用10个品种,从100对AFL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引物用于棉花抗病品种指纹图谱的构建。49个品种具有特异带,占供试品种数的41.88%,其 中海岛棉Pima90-53在除E38/M50和E40/M62外的18对引物中,均具有特异带。 在20对引物中,每对引物可鉴别的品种数目不同,没有一对引物可以将所有品种区 分开。20对引物可以将94个品种(包括12个国外品种)鉴别出来。基于AFLPs 多态性数据的聚类结果表明。海岛棉品种与陆地棉品种的遗传差异较大,而陆地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