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 “后朦胧诗”时期的当代新诗.pptVIP

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件 “后朦胧诗”时期的当代新诗.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朦胧诗”时期 中国新诗的回溯与瞻望 一 、导言 1、命名的涵义: (1)“后朦胧诗”:能自立的诗学形态 (2)易梳理的历史分期 2、观照的意义: (1)文学史上涉及有限 (2)重要地带:勾连历史,接轨当下 二、“后朦胧诗”的发展历程 1、80年代中—末期:“新生代”诗群 (1)流派: “他们”、“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海上 诗群”、“大学生诗派”等 (2)价值立场: ? 对朦胧诗的反叛与跨越 ?“回归诗歌”、“回归个人” 诗选: 周 北 河?????? ???????????????????????????? ? 何小竹 ???? ? 在县城居住的那几年 ????? 我曾经想走到周北河的源头 ????? 整整一天 ???? 我没有走到 ???? 只是在周北河的上游 ???? 我发现有一所 ????? 乡村小学 ????? 那里有一块地坝 ????? 可以打篮球 ????? 我对同来的人说 ????? 在这里教书 ????? 怎么样 2、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立场”的争锋 (1)“知识分子写作”: ?“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 ? 精英色彩的专业性 ? 理想主义信念 (2)“民间立场”: ? 诗:非知识,非文化,更非特权 ? 扎根民间,细腻体验 (“民间就是坚持独立精神和自由创造的品格”——韩东) 文本对比: 我想像着老年的荷马,或詹姆士乔伊斯 在词语的岛屿和激流间穿行寻找着巨人的城堡 是否听到塞壬的歌声?午夜我们走过 暗而肮脏的街道,从树叶和软体动物的 空隙,一支流行歌曲,燃亮 我们黯淡的生活,像生日蛋糕的蜡烛 —— 张曙光 《尤利西斯》 阳光树的一片叶子 刚好就盖着那盆菊花 花朵三五 黄金之色 我去搬椅子 泡茶 当我预备好一切 转来 那灿烂的一页 已经变成猫的脊背 —— 于坚 《便条集》 3、新世纪诗歌: (1)90年代的脱胎与延展 (2)网络时代的多元化 (3)文化事件:“梨花体”、“羊羔体” 三、“后朦胧诗”的诗学特质 1、个人化写作: (1)写作主体——个人本位(“人的文学”) (2)写作对象——个体视野下的观照、体验与认知 (3)写作精神——独立性 2、民间意识与日常审美: ?民间立场:诗的自由性、开放性、多元性 ?日常审美:于坚“去蔽”之说 3、“综合”的写作意识: ?写作资源——材料丰富,视域宽阔 ?写作策略——综合形式表达,多维语义缔造 ?写作理想——“一首优秀的诗歌应当泥沙俱下,像江海一 般包容。”(切? 米沃什) 四、展望:可能性的提出 1、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与“正向建构”的可能 性 2、新诗与传统的对接以及诗歌“中国性”的培 育 * *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