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鹏程《保卫延安》 杜鹏程(1921—1991) 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本 杜鹏程生平和创作: 1921年3月出身于陕西韩城县苏村贫苦农民家庭,三岁丧父,与寡母相依为命 。1929年遭遇饥荒,被送进基督教办的孤儿院。11岁上私塾,后当学徒,半工半读,接触进步书籍。 1937年16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次年和同学一起奔赴延安,开始了他所说的“真正的生命” 。先在八路军随军学校和鲁迅师范学校学习,后参加农村工作和革命实践。学习和革命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贯穿了杜鹏程的一生。 1942年,上延安大学,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知识素养和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944年调到延安一个工厂当基层干部,开始积累素材和练笔,萌发从事文艺创作的念头,有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在延安的报刊上发表。 《保卫延安》解读: 一、故事梗概: 《保卫延安》是当代文学中第一部大规模和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小说取材于1947年3月到9月的陕北延安战事,反映了延安保卫战的战斗过程,并辐射到了整个解放战争的总体历史进程。 作品从撤离延安开始写起,以周大勇连队的战斗生活为中心情节,描绘了延安保卫战中的几场著名战役: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击战,陇东高原和长城钱上的运动战,沙家店歼灭战。沙家店一战扭转了西北战局,开始了收复延安的大反攻,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全面进入战略进攻,进入夺取最后胜利的新的历史时期。 延伸思考:“十七年”战争小说的艺术局限 “十七年”战争小说以《保卫延安》、《红日》、《林海雪原》为代表。《保卫延安》标志着建国初期战争小说同时也是长篇小说的起点水平。 1957年出版吴强的《红日》,从思想艺术方面,比《保卫延安》取得重大进展。战争生活视野开阔,整体把握的意识更强,初具现代战争小说的气势与规模,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景式描写展示战争的独特魅力;人物塑造上意识到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尽可能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漫画化的弊端,形象相对更为真实立体。 * * 194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被选中到边区延安报社工作。延安保卫战开始后,作为随军记者上了前线。 期间写下几十万字的《战争日记》,酝酿和准备《保卫延安》。有歌剧《劳动人民的子弟》在部队上演,小歌剧《宿营》曾于1950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创作的准备时期。 1949年,杜鹏程跟随部队进军至新疆帕米尔高原,1951年他从部队转业,曾任新华社记者和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此时开始写《保卫延安》,标志着新时代杜鹏程创作第一个阶段的开始。从1949年到1953年,四年耕耘,九异其稿,《保卫延安》于1954年问世,这既是杜鹏程创作的开端,也是他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1954年《保卫延安》出版后,杜鹏程离开新华社调到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成为一名专业作家,进入当代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阶段。继续以一个革命者的姿态投入到和平时期火热的经济建设生活当中 ,他相继创作了短篇小说《工地之夜》《平常的女人》《延安人》《第一天》《年轻的朋友》《夜走灵官峡》等,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年轻的朋友》,散文集《速写集》等。 代表杜鹏程第二阶段创作最高成就的作品是1958年发表的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 1959年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被错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杜鹏程因《保卫延安》中塑造了彭德怀的形象而遭受株连。1963年9月起,《保卫延安》被通令禁读和销毁,直到“文革”之前持续受到批判。 新时期到来后,杜鹏程重返文坛,以多病之躯坚持他人生第三个阶段的文学创作。1979年政治问题彻底平凡,《保卫延安》重见天日。从1977年开始,杜鹏程新的创作有中篇小说《历史的脚步声》,以及散文、随笔、回忆录和创作谈等大量文章,出版了《杜鹏程散文特写选》,散文集《我与文学》,《保卫延安》和其它中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随笔集也多次重印。继《在和平的日子里》后,杜鹏程曾开始创作长篇新作《太平岁月》,但因政治运动而中断,新时期曾继续提笔完成,终因疾病缠身而搁浅。 1991年10月27日,杜鹏程因病逝世。 二、《保卫延安》的“史诗性”文学特征: 冯雪峰《论〈保卫延安〉的成就及其重要性》(《文艺报》1954年第14、15期)中指出: 《保卫延安》“是够得上称为它所描写的这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有名的英雄战争的一部史诗的。或者,从更高的要求说,从这部作品还可以加工的意义上说,也总可以说是这样的英雄史诗的一部初稿。它的英雄史诗的基础是已经确定了的。” 1、史诗题材:从全局或整体的构思出发,史诗要求题材不仅宏阔巨大,而且要求它的丰富复杂,延安保卫战本身提供了这几方面的要求,提供了具有广度与深度的历史内容。 2、“英雄史诗精神” :战争小说全方位高强度地凸显英雄主义、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的时代精神。战争的艰巨和残酷最能铸造英雄,也最能透视出大无畏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