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急症总论发热.ppt
辅助检查 血沉 急性感染30h后血沉才开始增快,持续时间长,病情恢复也不能恢复正常。如患者各项检查均正常,而反复血沉增快,则不能以功能性疾病作解释,而要考虑一些隐源性器质性疾病,尤其是结核病和恶性肿瘤。血沉也是评估结核病与风湿热活动性的良好指标。 血象 白细胞总数 白细胞总数增多一般指中性粒细胞增多,多出现在化脓性细菌感染时。极度白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风湿热也常有白细胞增多。而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白细胞减少。大多数病毒感染无白细胞增多,甚至减少。一些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结核病以及原虫感染常有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与中毒性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一是白细胞总数减少,并只有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的核左移,可见于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流感等。其二是白细胞总数增多并有各阶段幼稚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左移,可见于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败血症、白喉、钩端螺旋体病。 嗜酸粒细胞计数 发热兼有显著的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急性血吸虫病、丝虫病、过敏性肺炎、肺吸虫病。发热兼轻度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猩红热、何杰金病、药物热。伤寒时,嗜酸粒细胞消失是一个有力的诊断支持点。 单核细胞计数 在感染过程出现单核细胞增多时,如合并中性粒细胞增多,提示炎症仍在活动。如合并淋巴细胞增多,则提示炎症趋于消退。 淋巴细胞计数 绝对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等。相对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一些病毒性感染(如急性病毒性肝炎、麻疹)、伤寒、副伤寒、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续 尿常规 尿蛋白阳性:提示肾炎。尿血阳性:提示肾炎、急性膀胱炎或肿瘤。尿中见白细胞及脓细胞:提示泌尿系感染或肾结核。 大便常规 若出现粘液脓血便,提示痢疾;若出现虫体或虫卵,提示寄生虫感染。 血或骨髓培养 原因未明的发热,且有感染血象者,是血或骨髓培养的指证。伤寒、副伤寒、布鲁氏菌病、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病原体,均可从血或骨髓培养中检出。 摄全胸片 明确有无肺部结核、炎症、肿瘤、胸腔及心脏病变。 B超检查 肝、胆、脾、胰、双肾,以确定实质脏器病变。 西医治疗 治疗原则: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如为细菌感染,则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如为结核,则选用抗结核治疗,一般不随便使用退烧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首选;对各种传染病及时治疗并隔离;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 下列情况需紧急降温及对症处理:体温超过40℃、高热并惊厥或谵妄、高热伴休克或心功能不全、高温中暑、老人及儿童的高热。 治疗措施 物理降温:一般可用温水浸泡毛巾,湿敷额部,或置冰袋于额、枕后、颈、腋、腹股沟处降温,也可用25%~40%酒精擦浴。物理降温尤其适用儿童和体质较差或老年人。对高温中暑或过高热(≥41℃)尚可用冰水灌肠,将病人置于空调房或冰水浴盆中。 药物降温:可口服或肌注解热镇痛药,但用量宜少,避免体温骤降致大汗淋漓,引起虚脱。 中医急救处理 1.一般措施:卧床休息;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补充维生素。 2.物理降温:冰袋冷敷头部或腹股沟等部位;中药煎汤擦浴,如荆芥水、石膏水擦浴;或用温水、酒精擦浴,冰水灌肠等方法。在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免体温骤降而致虚脱。 3.针刺法:可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风池等穴,用毫针刺法或十宣放血法降温。 4.刮痧法:可在两胁、夹脊部、肘窝等部位刮痧。 5.中药灌肠: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煎汤灌肠通便以降温。 6.药物治疗:建立静脉通路,选择相应药物予以治疗。 ①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10~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②痰热清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金银花。连翘等)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③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板蓝根、水牛角、珍珠母、金银花、栀子、黄芩苷、胆酸等)3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④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 7.柴胡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 临床体会 发热的治疗,关键在于病因治疗。对感染性发热患者,应尽量取得病原学依据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相应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对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菌群失调,降低免疫力,而且会使致病菌产生耐药性,使病情加重。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抗病毒西药,这就为中医中药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许多清热解毒方药都具有解热、抗炎、抗毒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清热解毒治则长于全面调动机体的抗感染防御能力而短于抗菌效力低;抗生素长于抗菌而短于耐药、菌群失调、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和对不敏感病原体特别是病毒尚无能为力。清热解毒治则与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