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③为职业卫生立法提供依据 职业卫生服务和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可为有关法规、规定、标准等的制订提供依据。如制定卫生标准和诊断标准等。 ④劳动卫生监督 这种监督包括预防性卫生监督和经常性卫生监督两大项。 预防性卫生监督涉及到所有生产设施的新建、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要求这些职业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经常性卫生监督包括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和作业者接触水平的监测、监督,对健康监护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个人防护用品使用以及安全卫生设备维修、检修情况的常规监督。 ⑤人员培训和健康促进教育 既要加强从事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人员自身的培训工作,又要重视对领导层的开发,让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并依法办事,还要通过职业健康促进教育,给广大职工以“知情权”,让他们知道有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和防护办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积极参与危害控制。 职业性病损的相关概念(职业卫生的有关术语) 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来源是什么? 我国法定的职业病有哪些? 职业病的发病模式和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三级预防? 我国职业卫生工作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职业病实例收集,特别注意“三资”企业职业病的实例。 结合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谈谈《职业卫生与工程》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复习思考: * 希波克拉特斯(公元前460至公元前370年)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著名医生,西方医学奠基人,被后世尊称为“医学之父”。出生地:小亚细亚科斯岛,国籍:古希腊。希波克拉特斯的医学著作,对欧洲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医学产生之前,希波克拉特斯的一些著述一直作为医学教学的基本教材而广泛流传。后来结集的《希波克拉特斯全集》共约70余篇。 * 在21世纪,随着第三产业的日益扩大,非工业生产的职业病危害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并将逐渐成为职业卫生关注的主要问题。 也有的教材分为工伤、早期健康损害、职业性疾患。 * 职业病特点: ⑴ 病因明确:患者均有明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史,在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可以消除或减少发病。 ⑵ 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大多是可以检测和识别的,且其强度或浓度需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致病,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⑶ 在接触同样职业性有害因素人群中常有一定数量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例。 ⑷大多数职业病如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妥善处理,预后较好。 ⑸是可以预防性疾病,发现病因,改善劳动条件,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即可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3、工作有关的疾病 三层含义: (1)与职业因素有关,但两者之间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即职业因素不是唯一的病因。 (2)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从而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剧恶化。如一氧化碳可使动脉壁胆固醇沉积增加,可诱发和加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紧张作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3)调离该职业或改善工作条件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生。 常见的工作有关的疾病有矿工和司机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等。 此外还有一个概念,即职业特征。即轻微的职业有害因素作用于机体,有时虽不引起病理性损伤,但可以产生体表的某些改变,这些改变成为职业特征。如胼胝(pianzhi) 、皮肤色素增加等。这些改变在生理范围内,属机体的一种代偿或适应性变化。 第三节 职业病的发病模式及特点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 劳动者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不一定会发生职业性疾患、伤残或死亡,形成这种结局必须具有一定的致病条件,即符合一般疾病的致病模式。也就是说,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和接触者个体特征三个因素要联系在一起,才能对人体发生职业性损害。 个体特征 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疾患 作用条件 工伤 职业性病损的致病模式 二、职业病三因素的具体阐述 1、职业性有害因素(性质、强度 ) 应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前提下用低毒代替高毒,用危害小的代替危害大的,并尽可能降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 2、作用条件 ①接触机会,如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经常接触某些有毒有害因素; ②接触方式,经呼吸道、皮肤或其它途径可进入人体或由于意外事故造成病伤; ③接触时间,每天或一生中累计接触的总时间; ④接触强度,指接触浓度或水平。 后两个条件是决定机体接受危害剂量的主要因素。常用接触水平来表示,与实际接受量有所区别,据此,改善作业条件,控制接触水平,降低进入机体的实际接受量,是预防职业性病损的根本措施。 3、个体因素 在同一生产环境从事同样作业的工人,个体发生职业性损害的机会和程度可有很大差别,即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