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名医验案精选麻黄附子细辛汤.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麻黄附子细辛汤 【方药】 麻黄 二两(去节)( 6 克)细辛二两( 3 克)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 9 克) 【煎服】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 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 【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麻黄附子细辛 汤主之。(301 ) 【解说】本方所主,系太、少两感证。为少阴阳虚,感受寒邪所致。以发热、恶寒、无汗、脉沉 为特征。用 麻黄 解太阳寒邪, 细辛温少阴寒邪, 附子温经扶阳。三药相合,于扶阳之中促进解表,于 解表之中不伤阳气。 【运用】 一、咳嗽 医案:男性, 30 余。患感冒咳嗽,迁延未愈。曾服西药和中药,咳嗽不能止。肺部透视无异常。 经服药一月,咳嗽仍不好,来我处就医。体温 37 .5℃,喉痒咳嗽,痰白而稀量少,神形憔悴,声微 嘶,困倦嗜卧,舌淡有薄润白苔,脉沉弦而尺部独浮。据脉证分析,当是风寒入于少阴。虽然不是 “少 阴病始得之 ’’的证候,但它是少阴病的见证则无疑义。于是乎,用 麻黄附子细辛 汤方,给服二剂,微 热退清,咳止声扬。原方出入,兼予调理,体力康复。 按语:风寒侵入少阴,肺气上逆而咳嗽,此属太少两感证。 《张氏医通 》说: “暴哑声不出,咽痛 异常,卒然而起,或欲咳不能咳,或无痰,或清痰上溢,脉多沉紧,或数疾无伦,此大寒犯肾也, 麻 黄附子细辛 汤温之,并以蜜制 附子噙之,慎不可轻用寒凉之剂。 ” 二、嗜睡 江克明医案:施某某,男, 21 岁, 1978 年 3 月 18 日初诊。神倦嗜睡十月余,头晕头胀,精神 不振,常有消沉感。每日早晨昏睡不起,呼之不易醒,昨日睡到中午才醒,曾遗尿于床上。先后服用 过养心、安神、开窍、活血等方药,效用不显。查血压 110 /80mmHg ,脉象小缓,舌胖,苔薄。从 阳虚不振论治,拟 麻黄附子细辛 汤。处方: 麻黄 3 克,附子 3 克,细辛 2 克,炙 甘草 3 克,仙鹤草 30 克, 5 剂。, 月 23 日二诊:近几天早晨就醒,自觉头脑比以前清爽,中午精神振作。治已中的,原方续服 剂,显效。 按语:《灵枢 ?寒热病篇》云: “阳气盛则慎目;阴气盛则瞑目。 ”说明嗜睡多由阳气不振所致。邪传少阴经,阴寒过盛,阳常不足,故少阴病有 “但欲寐 一证。本案舌脉之象,显露少阴阳虚,用麻辛附子汤以振阳醒神也。 三、寒痹(坐骨神经痛) 陈明光医案:游某某,男, 53 岁。专程来城治病,经某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理疗、针灸、 中西药治疗已三月余均未见好转,遂由某医生介绍来诊。患者素禀体弱,常居寒湿地带,腰髀连及腿 足掣疫痛难忍,遇冷加重,入夜尤甚,不能步履,脉沉细涩,舌质淡、边缘呈瘀点,此乃一派阴寒之 症候。拟温经散寒、化瘀通络之法,投 麻黄附子细辛 汤加味治之。 生麻黄 12 克,黄附片 10 克,细辛 9 克,鸡血藤 膏 9 克,红花 4 克,水煎服。 患者服药 7 剂,自觉疼痛减轻,能外出散步。余守上方加别虫 6 克,取其瘀寒并祛。连进 5 剂 以资巩固。 按语:腰属少阴肾府,脾属太阳膀胱。本案腰髀痛,遇冷加重,入夜尤甚,舌淡,脉沉细涩,系 阳虚不能卫外,寒湿乘虚侵袭肾与膀胱,经脉闭阻不通而致。本方以 麻黄开太阳之寒, 附子、细辛以温少阴之阳。又虑 “初痛在经,久痛在络 ’’,故加 红花、鸡血藤 膏化瘀通络,别虫走窜直达病所,以搜邪气。 四、哮喘 傅国光医案:钟某某,女, 46 岁, 1948 年 6 月 3 日诊。患哮喘十年,每因寒冷或气候骤变而发 病,此次因劳动后汗出着凉而起。诊见:恶寒,无汗,呼吸急促,喉中有哮鸣音,胸闷,咳痰清稀。 舌苔白滑,脉象沉迟。辨为冷哮。由素体阳虚,气不化津,冷痰壅聚,内伏于肺,遇感而发,方用 麻 黄细辛附子 汤: 麻黄 10 克,细辛 6 克,附子 10 克(先煎 30 分钟)。二剂。每日一剂,水煎二次,分早晚二次温服。 月 5 日复诊:药后哮喘见平,诸证亦退,后以金匮肾气丸加味调治而愈。 按语:恶寒、有汗,太阳有寒也;苔白滑、脉沉迟,少阴阳虚也。寒邪外袭,肺肾虚寒,气冷津 凝成饮,上干肺娇,而发哮喘。故用 麻黄附子细辛 汤解表温里,宣肺平喘。 五、水肿(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刘景祺医案:鞠某某,女, 55 岁, 1982 年 2 月 16 日初诊。患慢性肾炎已十余年,时轻时重, 反复发作。十年前患感冒,咽喉痛,后全身浮肿,腰痛,当时诊断为 “急性肾炎 。近来浮肿较剧,胸腹膨起憋胀,气短,手背、眼睑及小腿均有凹陷性浮肿,纳呆,全身无力,腰痛,怕冷以背部为甚, 下午低烧 37.5℃,尿常规化验:蛋白( +++ ),白细胞( + ),红细胞( + )。舌淡,苔薄白,脉沉浮。 此太少两感之证,治用 麻黄附子细辛 汤。 处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