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者:李明静、刘璟西、罗萍、叶权凤 主题单元教材解读表 单元主题 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 主题概述 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表达方式。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课文题目 课后作业 生字 词语 教学目标 课时 每课重点 单元共同点 《杨氏之子》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了解《世说新语》。 3、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认3个写6个 10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1、重视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综合性学习,收集、积累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初步认识剧本、相声、快板、对联等语言表达形式,体会其特点,领会汉语言表达的魅力。 1 《晏子使楚》 1、创造性的复述课文。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排演课本剧。 认8个 会写14个 18 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 《半截蜡烛》 1、了解剧本的基本形式。 2、演一演剧本,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 12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体会他们强烈的爱国精神。 1 《打电话》 1、通过课内外阅读和习作,了解相声的特点。 2、收集3至4则相声,做一个关于相声语言艺术特点的小研究。 6 通过阅读课文内容,感受简洁地进行语言表达的必要性,建立“说话不要啰嗦”的概念。 2 口语交际·劝说 习作·应用文——发言稿、回顾·拓展三 3 特别建议: 1、学习古文,最重要的莫过于养成吟咏诵读的习惯。读,既是方法,又是目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高声诵读,细细品读,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2、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应精心培植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捕捉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不但能感受文言文的新奇,还能感受它的奇妙,这样才能产生对文言文的更深层次的喜爱。 3、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习的静心读书和静心独立思考。只有静心读书,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只有静心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有深度,语言才能有智慧,语言和思维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分析人物的语言,揣摩人物个性,感受表现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自觉融入到剧情当中,自主创造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在学习本组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收集歇后语、谚语和对联,教学还要特别注意多准备一些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歇后语和谚语,其中一部分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样才能增强他们积累的成就感。 10、杨氏之子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喜爱中国独特的文言文的韵味。 2、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3、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4、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5、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6、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二、重点难点 读懂全文,感受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 三、课前准备 1、教学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2、学生准备:查找、收集有关《世说新语》及刘义庆的资料,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活引话题,激发兴趣 (1)老师用白语文的形式将《世说新语》中的两个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故事原文如下: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2、刚才老师讲的两个故事都来自于一部小说,它就是《世说新语》。它的原文是用咱们中国古时候的语言——文言文写的,想不想读呢?让我们先来读读其中的一篇文章。 3、揭示课题,解题。 提问:请大家想一家:课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 归纳学生意思释题:“杨氏之子”就是杨姓,杨家的孩子。比如你姓李,就是李家的孩子,古时候就叫“李氏之子”;他是张家孩子,古时候就叫“张氏之子”。(指学生说),“之”的意思是“的”。 2、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过渡:课文讲了杨氏之子的什么事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请大家先反复地朗读,把课文读通。 (2)指名读。检查是否有读错、读漏的地方。老师相机提示生字“诣”、“曰”、“禽”的读音。“应声”的“应”是多音字,这儿要读四声。 (3)结合注释读。提醒学生可以将注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