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知识串讲.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串讲 ?   一、题型简介   ﹥ 35道选择(含单选、多选,单选1分,多选2分)   ﹥ 4道简答题,每题5分   ﹥ 3道论述题,每题10分   ﹥ 1段阅读理解题,3个问题,共10分   二、考点重点   ﹥ 作家层面:作家与作品的相互归属、时代、作家字号、所属文学流派、别集名称、作家作品名称。   ﹥ 作品层面:写作背景;原文出处;作品主题;思想情感;段落结构;艺术特点;   对作品中的重点段落、名句、警句,尤应注意积累;要熟读、背诵重要的代表作。   ﹥ 综合层面:认识古代文学作品的各种常用文体,认知作品所属文体类别;   能将作家作品知识运用于对具体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评价。   ﹥ 终极目标:培养和提高感知、理解、分析、欣赏和评价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恰当运用学到的文学知识、文学理论和方法,从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将知识转化为灵活运用的能力,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乃至提出自己的创见。   比重分配:   ﹥ 精读作品为主,泛读作品为辅,7:3   ﹥ 各代比例:宋代35%,金元20%,明代20%, 清代25%   ﹥ 主观性试题占60%,客观性试题占40%   三、大纲梳理   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   本大纲规定了教材中的68篇课文为精读作品,62篇课文列为泛读作品。   精读:   重点记诵: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念奴娇》(大江东去)   黄庭坚《登快阁》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贺新郎》(老大那堪说)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张炎《解连环》(楚江空晚)   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   纳兰性德《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龚自珍《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精读:   (一)识记节选作品的原书出处。   (二)识记作品中的名句、警句。   (三)理清作品的段落层次,说明作品的结构。   (四)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熟悉其思想情感内容,合理地分析评价作品的基本倾向和认识价值。   (五)切实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主要表现手法,对作品的局部或整体进行具体分析。   (六)力求运用有关知识、理论和方法,从思想和艺术相结合的角度,对作品进行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1)识记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词,作者在倾吐离愁中抒发了身世之感。 (2)领会全词围绕“伤离别”来构思的特点,理清其铺叙层次。 (3)说明此词对情景关系的处理,简析下片虚景实写的特点。 (4)具体分析此词运用的白描、点染、转折等手法。   ﹥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1)识记这是一首深秋怀人之作,表达离别相思的凄苦。 (2)领会作者采用拟人、对比、反衬、暗示等手法表达相思之苦。 (3)识记“昨夜西风凋碧树”三句被王国维《人间词话》喻为做学问的第一种境界。   ﹥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1)领会此词通过写旅人的征途感受,表现离恨别愁的情感内容。 (2)说明此词暗用的典故的具体含义。 (3)分析此词以乐景写哀情表达离恨别愁的手法。   ﹥ 欧阳修《秋声赋》   (1)识记这是一篇文赋,以及文赋的体式特征。 (2)领会本文所表现的既追求超脱又带有消极保守成分的复杂思想倾向。 (3)说明本文从多方面描写秋声的特点,以及本文运用的比喻手法。 (4)领会本文主客对话的结构方式,以及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 欧阳修《朋党论》   (1)领会本文写作的背景,以及文章的针对性。 (2)说明这篇议论文的论述层次。 (3)具体分析本文运用的对比论证方法。 (4)举例说明本文所举史实与文章观点之间的关系。   ﹥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1)识记这是一首怀古词。 (2)归纳此词的题旨:表现了一位政治家居安思危的眼光和胸怀,以六朝盛衰为抒情背景的现实指向。(3)领会此词上片风景、下片人事的层次内容。 (4)简析此词意境阔大高远、笔法灵活多变的特色。   ﹥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1)识记这是一篇祭文。 (2)领会作者对欧阳修政治和文学成就的崇高评价,以及表达了深切真挚的悼念之情。 (3)举例说明本文以散句为主又运骈入散的语言特色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