溅射沉积CuW纳米多层膜结构与性能-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PDFVIP

溅射沉积CuW纳米多层膜结构与性能-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溅射沉积CuW纳米多层膜结构与性能-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PDF

第43 卷 第4 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Vol.43, No.4 2014 年 4 月 RARE METAL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April 2014 溅射沉积Cu/W 纳米多层膜结构与性能 郭中正,孙 勇,段永华,彭明军,吴大平,朱雪婷 ( 昆明理工大学 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093) 摘 要:以单晶硅和聚酰亚胺为衬底,用磁控溅射沉积调制周期λ=25~ 150 nm、调制比η=0.5~2 的Cu/W 纳米多层膜, 用 XRD 、SEM、EDS 、AFM 、微力测试系统、纳米压痕仪和四探针法对多层膜微观结构、表面形貌和力学及电学性能 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λ 和 η 显著影响多层膜结构和性能。多层膜 Cu 层和 W 层均为纳米晶结构,分别呈 Cu(111)和 W(110)择优取向。W(110) 晶面间距减小且减幅与 1/λ 或η 值呈正相关,Cu/W 层间界面处存在扩散混合层。表面 Cu 层 晶粒尺寸随Cu 层厚增加而增大。裂纹萌生临界应变ε 总体上随λ 增大或η减小而下降,屈服强度σ 、显微硬度H 和 c 0.2 电阻率ρ 总体上均与λ 或η呈负相关。因Cu 层和W 层厚度随λ 或η 的变化而改变,相应地改变了Cu 层晶粒度及其晶 界密度、W 层体积分数和Cu/W 层间界面数量,使位错运动能力及电子散射效应变化,最终改变 Cu/W 纳米多层膜性能。 关键词:Cu/W 纳米多层膜;调制周期;调制比;屈服强度;电阻率 + 中图法分类号:TB43 ;TG146.4 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185X(2014)04-0906-05 纳米金属多层膜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相互交叠构 膜,位错滑移在界面处呈非连续态并借助位错核扩展 成的人工材料,因单层厚仅纳米级,常具有特殊微结 而被俘获,界面原子结构决定位错阻力和界面剪切强 [15] 构,力学、电学、光学、磁学等综合性能优良,在微 度,最终影响多层膜整体力学性能 。这些研究均有 [1] 电子和微机械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如电子封装、磁 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 Cu/W 多层膜调制参数对结构 [2,3] 记录、高强及硬质耐磨膜层等 。铜的导电导热性强、 和性能影响的研究仍少见报道,本工作用磁控溅射沉 塑性良好,而钨硬度和熔点高、耐蚀性好、热胀系数 积 Cu/W 纳米多层膜,探讨调制周期和调制比对其结 近于硅,且铜钨为难混溶体系,因此与许多铜与过渡 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 族元素构成的薄膜相似,Cu-W 复合膜及多层膜亦因 [4,5] 1 实 验 有特殊性能且可调控而深受关注 。研究表明,用半 导体工艺和气相沉积制备的 Cu/W 层状膜可作 MOS Cu/W 多层膜以 FJL520 型高真空磁控溅射仪制 二极管,溅射沉积W 层的效果优于LPCVD[6

文档评论(0)

zcb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