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ppt

课件: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实验诊断学:血液一般检验乙杜华平.ppt

巨幼细胞贫血血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实验室检查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网织红细胞0.5%, 绝对数15×109/L 骨髓象 骨髓增生多为重度减低。 可见较多脂肪滴 粒、红两系均严重减少。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80%或更多。 浆细胞、网状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巨核细胞明显减少 急性再障骨髓象 骨髓造血岛成空网状,仅见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网状细胞和大量网状纤维,未见造血细胞 贫血诊断程序 判断有无贫血和贫血程度 主要依靠检查外周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比容(HCT) 按增生程度分类: 查网织红细胞 从形态学分类,明确贫血类型 主要借助MCV, MCH, MCHC,RDW 外周血涂片 是否伴有其它血细胞减少 必要的生化检查 骨髓检查 查找病因 学习重点 1.掌握白细胞(主要是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的参考范围和增加、减少的临床意义 2. Auer 小体 3. 异形淋巴细胞 思考题 感染可引起白细胞哪些常见的改变?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 * * 2.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ALG、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 异形淋巴细胞 概念:在外周血中可见到一种形态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不超过2%。 异形淋巴细胞增多: 1)感染性疾病:传单,流行性出血热等 ,可达10%以上。 2)药物过敏 3)其它:免疫性疾病 异形淋巴细胞分类 Ⅰ型(泡沫型) Ⅱ型(不规则型) Ⅲ型(幼稚型) (六)单核细胞 (3-8%) 单核细胞增加 1. 感染:如SBE,疟疾,黑热病等 2.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3. 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单核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等。 (七)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类白血病反应 类型 中性粒细胞型: 见于各种感染、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急性溶血或出血、严重外伤或大面积烧伤等,尤以急性化脓菌感染为最常见。 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伴核左移。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鉴别 类白血病反应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明确的病因 有原发疾病 无 临床表现 原发病症状明显 消瘦、乏力、脾大 白细胞数及分类计数 中度增高,大多﹤100×109/l,以分叶核及杆状核粒细胞为主,原粒细胞少见 显著增高,典型病例常﹥100×109/l,可见各发育阶段粒系细胞,与骨髓象相似。 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 不增多 常增多 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常明显 不明显 红细胞及血小板 无明显变化 早期病例轻至中度贫血,plt增高,晚期减少。 骨髓象 一般无明显改变 极度增生,以晚幼中幼粒为主。 Ph染色体 无 可见90%以上的病例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积分显著增高 积分显著减低,甚至0 2. 嗜酸粒细胞型 见于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等 3. 淋巴细胞型 见于病毒性感染 4. 单核细胞型 见于粟粒性结核、SBE、细菌性痢疾等 七、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分类 1.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2.形态学分类 3.骨髓增生程度分类 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一、 红细胞生成减少 (一)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 (二)红系祖细胞或前体细胞增殖异常:纯红再障,慢性肾功能衰竭所致贫血,内分泌性疾病所致贫血? (三)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血红蛋白病 (四)DNA合成障碍:缺铁性贫血, 铁幼粒细胞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先天性和获得性嘌呤代谢异常? (五)红细胞造血调节异常:低氧亲和性血红蛋白病? (六)不能分类或多种机制:慢性病性贫血,骨髓浸润所致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 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异常 1. 膜异常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2. 酶异常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 3. 珠蛋白生成异常 海洋性贫血 4. 获得性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